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无禄奉晨昏,闲居几度春。
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
书剑同三友,蓬蒿外四邻。
相知不相荐,何以自谋身。
白话文翻译:
没有俸禄来奉养自己,闲居在这里已度过多少个春天。
江湖中那些苦于吟咏的人,真是天地间最贫穷的人。
书和剑是我的三位朋友,而蓬蒿之外的四邻则是我周围的人。
既然相知却不相荐,那我又如何来谋求自己的生计呢?
注释:
- 无禄:没有俸禄、薪水。
- 晨昏:指白天和夜晚,代指日常生活。
- 闲居:指无所事事,安静地生活。
- 江湖:指士人所处的环境,常隐喻诗人或文人的生活。
- 苦吟士:指那些在生活中艰难却仍坚持吟咏的人。
- 书剑:书法和剑术,象征文人和武人的友谊与志趣。
- 蓬蒿:指荒草,象征贫困的居住环境。
- 相知不相荐:虽然彼此了解,却没有互相推荐,意指社会关系的冷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约835年-902年),唐代诗人,字叔伦,号樽前。曾任职于地方,后因时局动荡而退隐。他的诗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常常表达个人的孤独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杜荀鹤的隐居生活中,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生计的无奈以及对朋友之间关系的思考。在当时社会变动频繁、士人失业普遍的情况下,他的感慨更显得深沉。
诗歌鉴赏:
杜荀鹤的《郊居即事投李给事》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人生的思考。开头两句“无禄奉晨昏,闲居几度春”,表明了他在无所事事中度过的时光,隐含着对人生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接下来的“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则通过对比,揭示了那些在生活中艰难却仍然坚持追求艺术的人的困境,反映出一种社会对文人的冷漠。
“书剑同三友,蓬蒿外四邻”,在此,诗人将自己的生活环境与心灵世界结合起来。书和剑象征着文人追求的理想与志趣,而蓬蒿则是一种贫困的象征。虽然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但“相知不相荐,何以自谋身”一句则突显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离感,令人深思。这种孤独感与对人际关系的渴望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以深刻的情感共鸣。
整首诗在简练的笔触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境遇,也折射出当时社会对文人的态度。这种对生活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正是杜荀鹤诗歌艺术的精髓所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无禄奉晨昏:表明诗人没有收入来维持生活。
- 闲居几度春:反映诗人闲居生活的漫长与无奈。
- 江湖苦吟士:指出在艰难环境中坚持诗歌创作的士人。
- 天地最穷人:强调这些士人是社会中最贫穷的。
- 书剑同三友:展示诗人的志趣与朋友的陪伴。
- 蓬蒿外四邻:描绘周围环境的荒凉。
- 相知不相荐:表达朋友之间缺乏推荐与支持。
- 何以自谋身:探讨诗人如何自谋生计的问题。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书剑同三友,蓬蒿外四邻”,工整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书和剑的比喻,象征着文人和武人的理想与追求。
- 反问:最后一句的反问,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诗人的孤独生活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感悟,体现了文人对社会冷漠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晨昏:代表日常生活的循环与单调。
- 江湖:象征士人所处的艰难环境。
- 书剑:象征文人的理想与追求。
- 蓬蒿:象征贫困和荒凉的生活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没有什么来奉养自己?
A. 书
B. 禄
C. 剑
D. 朋友 -
诗中“江湖苦吟士”指的是?
A. 生活富裕的人
B. 坚持创作的文人
C. 退隐的士人
D. 读书人 -
诗中提到的三位朋友是什么?
A. 三位邻居
B. 书和剑
C. 三位诗人
D. 三位政治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杜荀鹤的诗更加突出个人的孤独感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