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曲歌辞 白纻辞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5-12 22:52: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寒江清夜沈沈,美人一笑千黄金。垂罗舞縠扬哀音,郢中白雪且莫吟,子夜吴歌动君心。动君心,冀君赏。愿作天池双鸳鸯,一朝飞去青云上。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月夜里,江水清澈而宁静,美人微微一笑,价值千金。她穿着轻纱舞动,发出低沉的哀音,郢中那白雪的歌声暂且别吟唱。子夜时分,吴地的歌声动人心弦,愿君能赏识。希望能化作天池中的双鸳鸯,早日飞上青云之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月寒:指寒冷的月光,营造出一种清冷的夜晚氛围。
- 江清:江水清澈,体现夜色的宁静。
- 千黄金:形容美人的笑容极其珍贵。
- 垂罗舞縠:指轻纱舞动,舞姿轻盈,给人以美感。
- 郢中白雪:郢,即郢州,白雪代表着清脆的歌声。
- 子夜吴歌:子夜时分,吴地的歌声,动人心弦。
- 冀君赏:希望君主赏识自己的才华。
- 天池双鸳鸯:比喻希望与爱人双宿双飞。
典故解析:
- 郢中白雪:源于古代的诗歌传统,常用来形容音乐的优美。
- 吴歌:指吴地的民歌,常以柔美动人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盛唐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风豪放,个性洒脱,作品多以抒情和描写自然风光著称。李白的诗多受到道教思想的影响,充满了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白纻辞》是李白创作的一组舞曲歌辞,反映了他对舞蹈、音乐的热爱及其对美人和爱情的向往。这首诗作于盛唐,正值社会繁荣,歌舞文化兴盛的时期,表现了李白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白纻辞三首 其二》通过描绘月寒江清的夜晚,搭配美人的舞姿与歌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情感的氛围。诗中“月寒江清夜沈沈”一句,展现了深夜的清冷与宁静,而紧接着的“美人一笑千黄金”则将诗的焦点转向了美人,突出了其笑容的珍贵与魅力。此处的比喻手法生动形象,令读者感受到美人笑容的动人。
“垂罗舞縠扬哀音”一联,描绘了美人舞动时的轻盈与优雅,哀音则透出了一种淡淡的忧愁,似乎在诉说着某种情感的深邃与复杂。“郢中白雪且莫吟”一句,暗示着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希望在此静谧的夜晚,暂时远离外界的纷扰,专注于眼前的美人和歌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舞蹈、音乐及美好爱情的渴望,展现了李白浪漫而洒脱的个性。最后的“愿作天池双鸳鸯,一朝飞去青云上”更是将整首诗推向了高潮,表达了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令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向往与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寒江清夜沈沈:描绘了清冷的月夜,江水清澈,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美人一笑千黄金:美人的笑容如同千金般珍贵,突出了她的魅力。
- 垂罗舞縠扬哀音:形象地表现出美人舞动时的轻盈,且发出低沉的哀音,增添感伤的情绪。
- 郢中白雪且莫吟:引入音乐的意象,暗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过往的回忆。
- 子夜吴歌动君心:吴地的歌声在子夜时分打动了人的心弦,暗示着情感的共鸣。
- 冀君赏:希望能得到君主的赏识。
- 愿作天池双鸳鸯:表达对爱情的向往,希望与爱人双宿双飞。
- 一朝飞去青云上:渴望自由,飞向理想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千黄金”比喻美人笑容的珍贵。
- 对仗:如“月寒江清”与“子夜吴歌”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歌声赋予情感,表现出对音乐的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美人、舞蹈、音乐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爱情和自由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李白浪漫的个性和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清冷、宁静,常用来渲染氛围。
- 江:代表流动与变化,寓意人生的无常。
- 美人:象征着爱情、理想与追求。
- 舞:表现自由与美感,体现诗人的浪漫情怀。
- 鸳鸯:象征忠贞的爱情,愿望与理想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美人一笑千黄金”是比喻什么?
- A. 美人的舞姿
- B. 美人的笑容
- C. 美人的歌声
-
“愿作天池双鸳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 A. 希望能飞向高空
- B. 希望与爱人双宿双飞
- C. 希望能得到财富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长恨歌》
诗词对比: 李白与杜甫在描绘夜晚和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李白更注重个体的情感表达与浪漫色彩,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体命运的关系,体现出不同的诗风与思想。
参考资料:
- 《李白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