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香港沦陷后作》
时间: 2025-01-10 22:21: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 香港沦陷后作
作者:邵祖平
浅水湾清,宝云山丽,岛国烟屿纵横。
花香雨过,楼阁倚天星。
珠市光芒射眼,绮罗焕,不夜仙坰。
长街里,夷娃浅笑,牵挽犬儿奔。
堪惊。
烽火起,犀梳抛垛,鸾镜分形。
共烟埋奇舞,歌断雕甍。
可叹南天姹女,遣重嫁,丑发鬅鬙。
背灯坐西风雨。
泣失恨困蓬瀛。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浅水湾的水清澈,宝云山的风景优美,岛国的烟雾缭绕。
花香随雨而来,楼阁高耸如天上的星星。
珠市的光辉刺眼,华丽的绸缎闪耀,宛如不夜的仙境。
长街上,洋娃娃般的孩童微笑着,牵着小狗奔跑。
令人惊叹。
烽火突起,犀梳被抛弃,鸾镜也纷乱不堪。
共烟雾淹没了奇妙的舞蹈,歌声在雕刻的屋檐上断绝。
可叹南天的美人,被迫重嫁,发型丑陋且凌乱。
背靠灯光坐在西风与雨中。
泪流失去的恨意困扰着我的心绪。
注释
字词注释:
- 宝云山:指香港的著名山峰,象征美丽的自然景观。
- 夷娃:形容外国的小孩,这里可能暗指当时香港的异国情调。
- 犀梳:古代用来梳理头发的工具,这里象征女性的美丽与优雅。
- 鸾镜:指古代的镜子,象征美丽的外表和内心的映照。
- 姹女:指美丽的女子,常与凶险的命运相联系。
典故解析:
- 不夜仙坰:借用“仙境”的意象,表达香港昔日繁华与美好。
- 南天姹女:可能源于古代的仙女传说,反映出失去家园的无奈与哀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祖平,现代诗人,生于动荡的年代,其作品多反映社会变迁与个人情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复杂的情感世界。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香港沦陷后的时期,表达了作者对往日繁华的怀念与对现实困境的痛苦。随着战争的爆发,城市的美好被战火掩埋,诗人以此诗记录了内心的挣扎与对故土的思念。
诗歌鉴赏
《满庭芳 香港沦陷后作》是一首充满情感与画面感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香港的美丽景色,以浅水湾、宝云山和珠市等地标,展现了战前城市的繁华与生机。开篇的清新描绘,仿佛让人置身于这个岛国的美丽之中,感受到那种生活的惬意与安宁。
然而,随着“烽火起”的转折,诗歌的语气急转直下,战火的侵袭打破了这一切的宁静。诗人用“犀梳抛垛”、“鸾镜分形”等意象,暗示了美好生活的破碎与女性的无奈,展现出一种强烈的悲怆感。
诗的最后,作者以“泣失恨困蓬瀛”收尾,情感的波动达到高潮,恨意与失落交织,深刻地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战争带来痛苦的控诉。整首诗在清新与哀伤之间游走,表现出战时人们复杂的内心世界,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浅水湾清,宝云山丽:描绘了香港的自然美,展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岛国烟屿纵横:强调了香港地理环境的独特与迷人。
- 花香雨过,楼阁倚天星:展示了雨后清新的气息与高耸的楼阁,象征繁荣。
- 珠市光芒射眼,绮罗焕,不夜仙坰:描写繁华的市集,形成鲜明的对比。
- 长街里,夷娃浅笑,牵挽犬儿奔:生动地刻画了无忧无虑的童趣,营造出和谐的生活氛围。
- 堪惊:引入转折,暗示接下来的变化。
- 烽火起,犀梳抛垛,鸾镜分形:战争的爆发摧毁了美好,女性的美丽与尊严也随之消逝。
- 共烟埋奇舞,歌断雕甍:战火吞噬了原本的文化与艺术,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
- 可叹南天姹女,遣重嫁,丑发鬅鬙:对美人命运的感慨,表现出对女性无辜遭遇的同情。
- 背灯坐西风雨,泣失恨困蓬瀛:最后的孤独与绝望,表达了对失去的无奈与哀伤。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前后部分的对比突出战前的美好与战后的惨状。
- 意象:如“烟屿”、“花香”等,营造出丰富的视觉与嗅觉体验。
- 拟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赋予其生命,使情感更加鲜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美好生活的追忆与对战争带来的毁灭的痛苦,深刻反映了人们在历史变迁中的无奈与挣扎。同时,诗中也隐含了对家园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渴望,展现了人性在困境中的坚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浅水湾:象征宁静与美丽,代表着过去的安逸生活。
- 宝云山:代表自然的壮丽与和谐,突显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烽火:象征战争与破坏,代表着人们所经历的恐惧与痛苦。
- 姹女:象征美丽与命运的无常,反映出女性在历史洪流中的无辜与挣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宝云山”象征着什么?
A. 破坏
B. 美丽的自然景观
C. 战争的悲惨 -
“烽火起”一语中“烽火”指的是什么?
A. 灾难
B. 战争
C. 纪念 -
“可叹南天姹女”的姹女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女子
B. 仙女
C. 战争中的无辜者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恨歌》(白居易):同样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怀念与对变化的无奈。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自然美景与人间情感的交织。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本诗的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但《静夜思》更为简洁明了,而《满庭芳》则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历史的变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