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疏散永无事,不眠常夜分。
月中松露滴,风引鹤同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这个宁静的秋夜,我独自坐着,心中没有纷扰的事情,不眠的时间总是漫长。月光下,松树的露水滴落,微风轻拂,带来了鹤鸣的声音,仿佛与我同在。
注释:
- 疏散:意为心中没有事物,心情闲散。
- 无事:没有事情,指内心的宁静。
- 不眠:指夜晚无法入睡,体现出一种静谧的状态。
- 常夜分:夜深人静之时,夜色浓厚。
- 松露:松树上的露水。
- 滴:指水珠滴落的声音。
- 风引:风吹动,传来声音。
- 鹤同闻:与鹤鸣声一同传来。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松树和鹤在古典诗词中常常象征着高洁与孤独,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约公元780年-约842年),唐代诗人,字子美,号乐天,生于一个小官吏家庭。他在政治上曾有一定的成就,但大多数时间致力于诗歌创作。姚合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描写山水、抒发个人情感见长。
创作背景:
《秋中夜坐》创作于秋季的一个夜晚,诗人在静谧的夜色中,感受着自然的美好与孤独,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及内心的淡泊。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富有韵味,四句诗的结构紧凑,意象清新,展现了秋夜的宁静与诗人的内心世界。诗的开头“疏散永无事”,以一种闲适的姿态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无忧无虑的境界,仿佛在描绘一个远离尘嚣的隐士生活。接着“月中松露滴”展现了秋夜的自然景象,月光下的松树和露水形成了清晰的画面,营造出一种优雅的氛围。最后的“风引鹤同闻”则通过声音的描写,增强了空间的立体感,读者能感受到风的轻拂与鹤鸣的悠远,仿佛置身于这静谧的夜晚之中。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淡雅的美,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唐代诗人崇尚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疏散永无事:这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闲散,显示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
- 不眠常夜分:描绘了漫长的夜晚,突出诗人的孤独与思考。
- 月中松露滴:通过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营造出诗意的意境。
- 风引鹤同闻:展现出自然中声音的交融,增加了诗的动感和层次。
修辞手法:
- 意象:月、松、露、风、鹤等意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美丽而静谧的秋夜图。
- 对仗: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风与鹤的声音联系在一起,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了诗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淡泊和对自我的认知。
意象分析:
- 月:象征着清澈与宁静,常与孤独相联系。
- 松:代表高洁与持久,常作为隐士的象征。
- 露:象征清新与纯洁,强调了夜晚的生机。
- 风:象征变化与自由,带来自然的声音。
- 鹤:象征长寿与高洁,常用以表达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松露”是什么? A. 一种食物
B. 松树上的露水
C. 松树的一种病 -
诗人通过什么来表现秋夜的宁静? A. 描写风的声音
B. 描写繁忙的城市
C. 描写秋天的丰收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追求名利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宁静
C. 对战争的反思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对比,姚合的《秋中夜坐》更侧重于描绘自然的静谧和个人的内心感受,而李白则通过月光引发对故乡的思念。两首诗虽同为夜景,但情感基调略有不同,姚合更显出淡泊而宁静的心境,而李白则流露出浓浓的乡愁和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