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德刚舍试》

时间: 2025-01-27 03:27:24

不消负笈趁槐黄,解褐惟于孔庙堂。

士子堵墙观矍图,公卿缙笏诵阿房。

里中巨擘推吾子,阙下诸生有此郎。

鹤发慈亲倚门待,锦标夺得早还乡。

意思解释

送陈德刚舍试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原文展示:

不消负笈趁槐黄,解褐惟于孔庙堂。
士子堵墙观矍图,公卿缙笏诵阿房。
里中巨擘推吾子,阙下诸生有此郎。
鹤发慈亲倚门待,锦标夺得早还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陈德刚参加科举考试的祝福与鼓励。诗中提到不必再背负书箱去追赶学业的春天,而是应该安心在孔庙读书。那些士子们在墙边观看画图,公卿们则在吟诵《阿房宫赋》。村里的名士都在推崇我的朋友,阙下的学子们也都认为他优秀。白发的慈爱父母在门口等待他归来,希望他能早日带着锦标回乡。


注释:

  • 负笈:背负书箱,指读书人。
  • 槐黄:槐树开花时节,象征求学的时光。
  • 解褐:脱去粗衣,意指学生在孔庙学习。
  • 士子:读书人,指那些参加科举的学子。
  • 堵墙:指墙壁,士子们在墙边观看。
  • 公卿:官员,指地位显赫的人。
  • 缙笏:象征官位的权杖,表示高官。
  • 阿房:阿房宫,指豪华奢侈之地,常被用来比喻无意义的奢华。
  • 里中巨擘:村里的名士。
  • 阙下:指宫阙或考试的场所。
  • 鹤发慈亲:白发的父母,表示年迈的父母。
  • 锦标:指科举考试的优秀成绩,象征荣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友直,号石庵,南宋时期的诗人,政治家,因其才华和学识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尊重。刘克庄的诗风清新高远,以豪放和理想主义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刘克庄为友人陈德刚送行之际,表达了对其参加科举考试的祝福与期许,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科举的重视和对读书人的期望。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送陈德刚舍试》是一首充满祝福与鼓励的诗,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诗的开头便抒发了对书卷气息的向往,表达了年轻人在求学路上的不懈追求。接着,作者描绘了士子与公卿的学习与交流,体现了学业的重要性和社会对知识的尊重。而“里中巨擘推吾子,阙下诸生有此郎”则表现了作者对陈德刚的自信和赞赏,彰显了其在同辈中的优异表现。最后以“鹤发慈亲倚门待”收尾,既表现了父母的期盼,也蕴含着对传统道德的尊重,展现了家庭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整体而言,诗中不仅有个人的情感寄托,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消负笈趁槐黄:不需要再背负书箱去追逐春天的槐花,暗示求学的艰辛与回报。
  • 解褐惟于孔庙堂:只需在孔庙里安心学习,强调了孔子作为教育的象征。
  • 士子堵墙观矍图:士子们在墙边看画,表现学习氛围。
  • 公卿缙笏诵阿房:高官们吟诵《阿房宫赋》,通过引用名篇展示诗词的价值。
  • 里中巨擘推吾子:村里的名士都在推崇我的朋友,显示其受人尊敬。
  • 阙下诸生有此郎:在宫阙下的学子们也都认可他,表示对他能力的普遍认可。
  • 鹤发慈亲倚门待:年迈的父母在门口等待,展示家庭的牵挂与期盼。
  • 锦标夺得早还乡:期待他能早日获得荣誉,带着成绩回家。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士子堵墙观矍图,公卿缙笏诵阿房”。
  • 比喻:将书卷比作书箱,象征知识的沉重与价值。
  • 拟人:父母的期待如同等待归来的游子,展现了深厚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友人的鼓励与祝福,传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望,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科举的重视和个人奋斗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槐黄:象征求学与春天的生机。
  • 孔庙:象征儒家文化与教育的重心。
  • 阿房:象征奢华与无用,反衬知识的珍贵。
  • 鹤发慈亲:象征亲情与家庭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槐黄”是指什么?

    • A. 槐树开花
    • B. 秋天
    • C. 冬天
  2. “鹤发慈亲倚门待”中“鹤发”指的是什么?

    • A. 年轻
    • B. 白发
    • C. 黑发
  3. 诗中提到的“阿房”指的是哪一座建筑?

    • A. 故宫
    • B. 阿房宫
    • C. 颐和园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送友人》(李白)与《送陈德刚舍试》对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期望,但李白更注重豪放的情感,而刘克庄则强调文化与知识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