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酬净慈纲上人三首
社友携诗访,怜予满面尘。
么么今出局,不是社中人。
白话文翻译:
社里的朋友带着诗来拜访,怜悯我满脸尘土。
我今日出门,已经不再是社中人了。
注释:
- 社友:指社团中的朋友。
- 携:带着,携带。
- 怜:怜悯,怜惜。
- 予:我。
- 满面尘:形容脸上满是尘土,表明生活艰辛或经历风霜。
- 么么:此处指代“我”或“这些”,用作语气词。
- 出局:出门,走出这个圈子。
- 不是社中人:表示不再属于这个社团或群体。
典故解析:
此诗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社友”一词通常与古代文人社团相关,表明诗人曾与友人有过密切的交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华,号天池,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豪放激昂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咏怀,语言清新脱俗,并常常表现出对时局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可能因生活的变迁或自我反思,感受到与社团的隔离与疏远。诗中透露出对往日交往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
诗歌鉴赏:
《酬净慈纲上人三首》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开篇以社友携诗来访,表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曾有的亲密关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却感受到自己已不再是“社中人”,这种转变不仅反映了他身份的变化,也映射出对生活境遇的感慨。满面尘土的描写,既是对诗人目前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也隐含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整首诗在简短的字句中,蕴含了深刻的情感与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和反思。通过这一短小的诗篇,刘克庄成功地传达了他对人际关系的复杂看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社友携诗访:朋友们带着诗歌来拜访,表现出友人对诗人的关心与亲近。
- 怜予满面尘:朋友们对诗人感到怜悯,因为他脸上沾满了尘土,暗示诗人经历了艰辛。
- 么么今出局:我今天出门,表明诗人走出家门,参与生活。
- 不是社中人:诗人感到自己与社团的关系疏远,已不再属于这个圈子。
修辞手法:
- 比喻:满面尘可以看作是生活的象征,代表着艰辛与困苦。
- 对仗:诗中的“社友”和“予”形成对仗,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境遇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身身份变化的无奈和失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社友:象征着友谊与社交。
- 尘:象征着生活的艰辛与世事的变迁。
- 局:隐喻个人的生活环境与社交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社友携诗访”中的“社友”指的是什么? A. 朋友
B. 家人
C. 陌生人 -
“满面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生活的艰辛
C. 轻松愉快 -
诗中“不是社中人”意指: A. 诗人不再与朋友交往
B. 诗人已经离开社团
C. 诗人不再参与社交活动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赠花卿》杜甫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静夜思》中,同样有对往日时光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感悟,但李白更多的是通过对月的描写传达情感,而刘克庄则通过社团关系的变化来表达人际关系的思考。这种对比展现了不同诗人的风格与情感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