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调】黄蔷薇过庆元贞》
时间: 2025-02-04 18:11: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越调 黄蔷薇过庆元贞
作者: 顾德润 〔元代〕
御水流红叶步秋香径晚,
怨翠阁衾寒。
笑把霜枫叶拣,
写罢衷情兴懒。
几年月冷倚阑干,
半生花落盼天颜,
九重云锁隔巫山。
休看作等闲,
好去到人间。
又止观光上国,
近守御宫闱。
霜染丹枫散绮,
叶坠金沟泛水。
凤城春色醉玻璃,
龙香墨迹璨珠玑,
鸾交天配选簪笄。
宫妃直恁痴,
题怨寄他准。
白话文翻译:
诗歌描绘了一个秋天的黄昏,作者在香径上漫步,感受到秋天的气息。翠阁的被褥冰冷,让人感到怨恨。作者笑着捡起霜打的枫叶,写下自己的情感,却又觉得兴致不高。几年的岁月冷清,半生的花落让作者期待着天上的神颜,巫山被重重云层所隔。别把这一切当作平常,还是要去人间看看。又停下来观赏上国的景色,近距离守护着宫廷。霜染的丹枫散落在地,叶子坠入金沟,激起涟漪。凤城的春色如醉的玻璃,龙香的墨迹闪烁着珠光,鸾凤交配的天选如同精致的簪笄。宫妃的痴情,寄托着怨愁。
注释:
- 御水:指帝王所用的水,寓意高贵。
- 翠阁:形容楼阁,颜色如翠绿。
- 兴懒:情绪懒散,兴趣不高。
- 九重云锁:形容云层重重,将巫山遮隔。
- 凤城、龙香:象征美丽的春色和高雅的气息。
- 簪笄:古代女子的发饰,象征美丽和身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德润是元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多以抒情见长,表现出对自然和人情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对秋天意象的描绘,反映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越调·黄蔷薇过庆元贞》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浓郁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和个人情绪的交织。从“御水流红叶步秋香径晚”开篇,诗人以景引情,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静谧的氛围。随着诗句的深入,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诗中出现的“九重云锁隔巫山”,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暗示了人与理想之间的距离。通过对枫叶的细致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过往情感的追忆与珍惜。
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层次分明,起伏有致,从对自然的描写到对人情的深思,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将秋天的美与愁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深刻而温柔的抒情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御水流红叶步秋香径晚:描写秋天的景象,流动的水和红叶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怨翠阁衾寒:表达了对寒冷的怨恨,暗示内心的孤独。
- 笑把霜枫叶拣,写罢衷情兴懒:捡起枫叶却觉得无趣,反映出诗人情感的低落。
- 几年月冷倚阑干,半生花落盼天颜:岁月流逝,期盼美好,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
- 九重云锁隔巫山:自然景观与内心的隔阂。
- 休看作等闲,好去到人间:劝人们珍惜生命中的美好时光。
- 又止观光上国,近守御宫闱:对美景的欣赏与对宫廷生活的向往。
- 霜染丹枫散绮,叶坠金沟泛水:描绘秋天的细腻美感。
- 凤城春色醉玻璃,龙香墨迹璨珠玑:春色与高雅气息的赞美。
- 鸾交天配选簪笄:象征美好爱情的结合。
- 宫妃直恁痴,题怨寄他准:表达宫妃对爱情的执着与怨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凤城春色醉玻璃”,将春色比作醉人之物。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词的结构工整,音韵和谐,富有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情感的追忆与对未来美好的向往,反映了孤独与希望交织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叶:象征着秋天的来临,寓意着时间的流逝。
- 霜:象征寒冷与孤独。
- 丹枫:美丽的秋色,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
- 云:象征隔阂,暗示人与理想之间的距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翠阁”指的是: A. 绿色的楼阁
B. 红色的花
C. 秋天的风景
答案:A -
“九重云锁隔巫山”中的“云”象征: A. 明亮的阳光
B. 隔阂与阻碍
C. 美好的未来
答案:B -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绘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情感的寄托。
- 杜甫的《春望》:表现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现实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对比顾德润与李清照的词作,可以看到两位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情感的表达都极为细腻,但李清照的词往往更具柔情,而顾德润则更显沉思。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古诗文观止》
- 相关网络资源与期刊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