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邓慎思未试即事难书率用秋日同文馆为首句》

时间: 2025-01-29 04:45:08

蔼蔼儒冠至,恢恢贤路开。

才须金鉴别,人自玉山来。

谢客书千卷,嵇康酒一杯。

如君富术业,当与雉为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蔼蔼儒冠至,恢恢贤路开。 才须金鉴别,人自玉山来。 谢客书千卷,嵇康酒一杯。 如君富术业,当与雉为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学识渊博、前途光明的人来到这里。他的才能和品德如同金子般珍贵,而他本身就像出自玉山的优秀人才。虽然我已经写了很多书信来感谢来访的朋友,但与其说是酒,不如说是嵇康那样的高雅情趣。假如你有丰富的学问和才能,就应当像雉鸟一样,去追求和选择合适的良缘。

注释

  • 蔼蔼:形容气氛和谐,温文尔雅。
  • 儒冠:指儒生的帽子,象征读书人。
  • 恢恢:形容宽广、辽阔的样子。
  • 贤路:指通往贤能之人的道路。
  • 金鉴:比喻高明的鉴别能力。
  • 玉山:比喻出身高贵或才华出众的人。
  • 谢客:指向来客致以谢意。
  • 嵇康:指东晋著名的文学家嵇康,以酒和文化著称。
  • :指雉鸡,象征高洁的品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耿南仲,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诗文见长,追求理想与真理,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形象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秋日,时值同文馆的聚会,诗人希望通过这首诗表达对学问和人际交往的珍视,寄托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表现出宋代诗人的典雅风范。开篇的“蔼蔼儒冠至,恢恢贤路开”即传达出一种温暖的学术氛围,展现出儒家文化的繁荣与向上。诗人在描绘出这个理想的环境后,进一步强调了个人才华的重要性:“才须金鉴别,人自玉山来。”在这里,金与玉的比喻不仅表明了才华的珍贵,也突显出诗人对人才的期待与重视。

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谢客书千卷,嵇康酒一杯”表现出诗人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书卷与美酒的意象交替,体现出诗人对文化交流的热爱与珍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自豪感。最后一句“如君富术业,当与雉为媒”,不仅是对朋友的祝福,更是一种期许,希望通过其高尚的品德与才能,能够在社会上结识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而富有内涵,情感真挚且深邃,充分展示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人才的重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蔼蔼儒冠至:形容读书人气氛和谐,表示文人聚集。
    2. 恢恢贤路开:贤能之路宽广,象征未来的无限可能。
    3. 才须金鉴别:才能如金子般需要被识别和珍重。
    4. 人自玉山来:意指人才来自高贵的源头。
    5. 谢客书千卷:表达对来访朋友的感激。
    6. 嵇康酒一杯:用嵇康的高雅来比喻友情的珍贵。
    7. 如君富术业:对朋友的祝福与期待。
    8. 当与雉为媒:希望朋友能找到志同道合的良缘。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才华比作金子与玉山,强调其珍贵与高尚。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人才与友谊的赞美,表达了对理想人生的追求与对美好人际关系的期待,体现了宋代士人的文化自信与理想情怀。

意象分析

  • 儒冠:象征文人身份与学术理想。
  • 贤路:代表前途光明与理想的追求。
  • 金鉴:象征对才能的高度重视。
  • 玉山:寓意出众的才华与高贵的出身。
  • 书卷与酒:代表知识与友谊,体现文化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儒冠”象征什么?

    • A) 武士的身份
    • B) 文人的身份
    • C) 商人的身份
    • D) 农民的身份
  2. “谢客书千卷,嵇康酒一杯”中“嵇康”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曹操
    • B) 王羲之
    • C) 嵇康
    • D) 李白
  3. 诗中提到的“玉山”用来比喻什么?

    • A) 财富
    • B) 高尚的品德与才华
    • C) 自然风光
    • D) 古代名山

答案:1-B; 2-C;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对比耿南仲的《和邓慎思未试即事难书率用秋日同文馆为首句》与杜甫的《登高》,两者均表达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但耿南仲更关注于人际关系及学问,而杜甫则多体现个人的忧虑与对时局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语言与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