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人在梦云楼上别》

时间: 2025-01-10 19:07:31

人在梦云楼上别,残灯影里迟留。

依稀绿惨更红羞。

露痕双脸湿,山样两眉愁。

几幅片帆天际去,云涛烟浪悠悠。

今宵独立古江头。

水腥鱼菜市,风碎荻花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人在梦云楼上别
作者: 赵长卿 〔宋代〕

人在梦云楼上别,残灯影里迟留。
依稀绿惨更红羞。露痕双脸湿,山样两眉愁。
几幅片帆天际去,云涛烟浪悠悠。
今宵独立古江头。水腥鱼菜市,风碎荻花舟。


白话文翻译:

在梦中的云楼上告别,残灯下的影子显得迟疑而留恋。
隐约中青色的脸庞显得憔悴,红色的脸庞又显得羞愧。露珠的痕迹湿润了双颊,眉头像山一样愁苦。
几只小船在天际缓缓离去,云涛和烟浪一片悠悠。
今夜我独自站在古老的江头,水边腥味扑鼻的鱼菜市场,风中荻花的船儿轻轻摇曳。


注释:

  • 梦云楼:梦中的楼阁,象征虚幻的情景。
  • 残灯影:指昏暗的灯光下的影子,表现出离别的孤独感。
  • 绿惨:形容脸色苍白,精神不振。
  • 露痕:指清晨的露水,象征着离别时的伤感。
  • 古江头:指历史悠久的江边,反映出沧桑感。
  • 水腥鱼菜市:指江边的市场,体现生活的气息。

典故解析:

  • 本诗并未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出离别的情感和个人的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长卿,宋代词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常以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词作写于作者在某个江边的场景,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与对往事的追忆,反映出当时社会人们对感情的珍视与思考。


诗歌鉴赏:

《临江仙·人在梦云楼上别》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现了作者在离别时的忧伤与孤独。开篇的“人在梦云楼上别”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梦幻的境界,梦境与现实交织,使得离别的情感更显得扑朔迷离。随后的“残灯影里迟留”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告别的无奈,残灯的微弱光线让人感到前路的黯淡。

“依稀绿惨更红羞”中的“绿惨”与“红羞”形成鲜明对比,传递出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离别的悲伤,也有对爱意的羞涩。露水沾湿的双脸,似乎在诉说着泪水的痕迹,愁眉如山,恰如作者内心的重重愁苦。

接下来的“几幅片帆天际去”,则展现了一种辽阔的视野,船只远去,与梦境的短暂相映成趣,体现出人生如梦的哲理。在“水腥鱼菜市,风碎荻花舟”中,作者的情感逐渐回归现实,尽管周遭的景象依旧生动,但是内心的孤独感依然无法释怀。

整个词作通过清新自然的意象以及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离别时的沉重与对往事的深情回望,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人在梦云楼上别:在梦中与人告别,营造出一种缥缈虚幻的氛围。
  2. 残灯影里迟留:昏暗的灯光下显得迟疑,表现出对离别的留恋。
  3. 依稀绿惨更红羞:面容的苍白与羞愧交织,传达出复杂的情感。
  4. 露痕双脸湿:露水的痕迹象征泪水,表达悲伤。
  5. 山样两眉愁:眉头如山般愁苦,形象生动。
  6. 几幅片帆天际去:小船远去,象征着离别的无奈与人生的短暂。
  7. 云涛烟浪悠悠:自然景象的描绘,体现出时间的流逝。
  8. 今宵独立古江头:今夜独自伫立,表现孤独感。
  9. 水腥鱼菜市,风碎荻花舟:现实生活的描写,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内心的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双眉比作山,形象而生动。
  • 拟人:风碎荻花舟,赋予风以情感,增强画面感。
  • 对仗:如“水腥鱼菜市”和“风碎荻花舟”,形成和谐的音韵。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离别的感伤与无奈,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同时也反映出人生的短暂与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梦云楼:象征虚幻与不真实的情感。
  2. 残灯:象征着光明的微弱与希望的渺茫。
  3. 露痕:象征泪水与遗憾。
  4. 古江头:代表着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赵长卿是哪一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诗中“几幅片帆天际去”描绘的意象主要是?

    • A. 离别
    • B. 幸福
    • C. 快乐
    • D. 忧伤
  3. 该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 A. 欢快
    • B. 愤怒
    • C. 离别的悲伤
    • D. 安宁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同样表达了离愁与对往事的追忆。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围绕爱与离别的主题。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与赵长卿的作品都表达了对过往的感慨,但李白更强调历史的壮阔,而赵长卿则专注于个人的细腻情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词人研究》
  • 《李清照与赵长卿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