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黄彦华帅机六言十首》

时间: 2025-01-26 00:57:15

遗稿六丁取尽,君王谩遣所忠。

既友商山四皓,又容淮南公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遗稿六丁取尽,君王谩遣所忠。既友商山四皓,又容淮南公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典故的回顾与感慨,遗留的稿件已经被取尽,忠诚的君王却随意地遣散了忠臣。既然能与商山的四位高士为友,又能容纳淮南的八公。

注释:

字词注释:

  • 遗稿:留下的文稿。
  • 六丁:古代传说中的神灵,寓意人力所能及的极限。
  • 君王:指统治者。
  • 谩遣:随意地派遣或遣散。
  • 商山四皓:指四位隐士,象征高洁的志向。
  • 淮南公:指淮南王刘安,以其贤德和才华著称。

典故解析:

  • 商山四皓:四位隐士,分别是阮籍、嵇康、山涛和刘伶,象征着隐逸精神和高洁的志向。
  • 淮南公八:指淮南王刘安,他是一位著名的士人和道教思想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子真,号山斋,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词和散文,风格以清新、自然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怀与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士人政治地位不稳的年代。诗人通过古典典故表达对忠诚与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对时局的无奈和对贤士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六言的结构,简洁而富有韵律感。内容上,诗人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对忠臣被遣散的惋惜和对理想的追求。在第一句“遗稿六丁取尽”中,诗人以“六丁”的典故,象征着人力的极限和忠诚的代价,暗示着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已然无望。在第二句“君王谩遣所忠”中,诗人通过“谩遣”二字,表达了对君王的无奈与失望,展现了统治者对忠臣的不重视与草率。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将自己与历史上的高士相提并论,彰显了他对理想的向往和对贤者的尊重。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诗人的孤独和失落,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士人对自身价值和理想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遗稿六丁取尽:诗人感叹曾经的理想与追求已被抛弃,象征着对忠诚的消耗。
  • 君王谩遣所忠:表达对君王胡乱遣散忠臣的不满,流露出无奈的情感。
  • 既友商山四皓:诗人自诩能与高洁的隐士为友,突显理想。
  • 又容淮南公八:同时也能接纳贤人,显示出诗人对才华的渴望与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采用了对仗的方式,使得语言更加和谐。
  • 比喻:通过典故的引用,诗人将忠诚与理想进行隐喻,增强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忠诚的追求,同时也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无奈与失望。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反映出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遗稿:象征着过去的理想与追求。
  • 君王:代表政治权力的无情。
  • 四皓八公:象征高洁的志向与贤德的才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遗稿六丁取尽”中的“六丁”象征什么? A. 忍耐
    B. 忠诚
    C. 无奈
    D. 理想

  2. 诗中提到的“商山四皓”主要象征: A. 忍辱负重
    B. 高洁志向
    C. 忍让
    D. 追求财富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与《和黄彦华帅机六言十首》均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但杜甫的《登高》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而刘克庄的作品则侧重于个体的忠诚与失落。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