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祈雨有感
作者: 史俊卿 〔宋代〕
亢旱田禾槁,心香祷列仙。
沛来三寸雨,感动九重天。
却扇清无暑,挥锄庆有年。
神功归大造,志喜在吟篇。
白话文翻译:
在干旱的田地里,庄稼枯萎,我心中虔诚地向神灵祈祷。
终于,三寸雨水降临,感动了高天之神。
打开扇子,清风送来无暑之意,挥动锄头,庆祝丰年的到来。
神的恩泽回归于大自然的创造,我的心情在诗篇中得以表达。
注释:
- 亢旱:极度干旱的状态。
- 禾槁:禾苗枯萎,表示农作物因干旱而受损。
- 心香:心中虔诚的祈祷或愿望。
- 列仙:指神仙或者神灵。
- 沛来:丰沛而来的雨水。
- 九重天:古代对天界的形容,表示极高的天。
- 却扇:打开扇子,意指乘凉。
- 神功:指神灵的力量或恩泽。
- 大造:自然的创造、造化。
- 志喜:表达心中的欢喜与志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俊卿,宋代诗人,生于北宋,具体生平资料不详。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以及农耕生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干旱时期,农田面临歉收,诗人基于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丰收的渴望,向神灵求雨,表现了对自然的依赖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祈雨有感》是一首充满真情厚意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诗的开头通过描述干旱的田野和枯萎的禾苗,表达了农民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奈和焦虑。诗人通过“心香祷列仙”的虔诚祈求,展现了他对丰雨的渴望与对神灵的信仰。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后,“沛来三寸雨”如同甘霖降临,诗人感动得仿佛天上的神灵都为之动容。
随后,诗人以“却扇清无暑”描绘出一幅清新宜人的景象,仿佛雨水的降临带走了炎热,给人们带来了希望与欢愉。最后两句“神功归大造,志喜在吟篇”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法则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表明自己对天地自然和神灵的敬畏与感激。这首诗不仅是一首祈雨的诗,更是对生命、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蕴含着浓厚的哲理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亢旱田禾槁:描述了干旱的田地和枯萎的禾苗,表现了严酷的自然环境。
- 心香祷列仙:表达诗人对神灵虔诚的祈祷,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
- 沛来三寸雨:雨水的到来象征着希望和生机,表现出对丰收的期待。
- 感动九重天:形象地表现了神灵对人间祈求的回应。
- 却扇清无暑:通过打开扇子,象征着清凉和舒适,体现了雨后自然的美好。
- 挥锄庆有年:表达了农民对丰收的庆祝,象征着对生活的热爱。
- 神功归大造:强调自然的伟大力量。
- 志喜在吟篇:表达了诗人通过诗歌抒发内心的欢喜与志向。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三寸雨”比喻少量而珍贵的雨水,表现出其重要性。
- 拟人:将“九重天”形象化,赋予其情感,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美。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对自然的敬畏与依赖,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旱田:象征干渴与困境,反映自然的严酷。
- 禾槁:寓意生命的脆弱与无奈。
- 雨水:象征希望与生命的源泉。
- 清风:代表舒适与生机,象征雨后的美好。
- 锄头:象征农民的辛勤劳作与丰收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亢旱”指的是: A. 适度的干旱
B. 极度的干旱
C. 温暖的气候
D. 风和日丽 -
“心香祷列仙”中“列仙”指的是: A. 大地
B. 神灵
C. 阴间
D. 天空 -
诗人对雨水的态度是: A. 无所谓
B. 渴望
C. 抵制
D. 忽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同样表达了对雨水的渴望与感激。
- 《渔舟唱晚》(王勃):描绘自然美景,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对比:
《祈雨有感》与杜甫的《春夜喜雨》均涉及对雨水的渴望。但杜甫的诗更侧重于雨水的恩泽对自然和人类的影响,而史俊卿则更加强调个人的祈求和感动。这种差异反映了两位诗人对自然的不同感悟和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宋代诗歌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词典》
- 《古诗词100首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