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块玉·带月行
作者: 马致远 〔元代〕
带月行,披星走。孤馆寒食故乡秋,
妻儿胖了咱消瘦。枕上忧,马上愁,
死后休。
白话文翻译:
在月光下行走,披着星星向前走。
孤单的客舍,寒食节时故乡的秋天,
妻儿们都长胖了,而我却愈发消瘦。
枕边的忧虑,马上的愁苦,
死后就不再操心了。
注释:
- 带月行:在月光照耀下行走,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夜行的情景。
- 披星走:在星空下行走,强调夜晚的清冷与孤寂。
- 孤馆:指孤零零的客栈,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受。
- 寒食: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纪念介子推,节日间不生火做饭。
- 故乡:指诗人的出生地,平添了对故乡的思念。
- 胖了、消瘦:妻儿因生活安逸而长胖,而诗人却因漂泊而消瘦,形成鲜明对比。
- 忧、愁:表达了内心的烦恼和对未来的忧虑。
- 死后休:暗示对死亡的无奈与解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致远(1255年—1325年),字千里,号天游,元代杂剧作家和诗人。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而闻名。马致远的作品多描绘江湖生活,关注人性与自然的关系,常常流露出对自由和归属的向往。
创作背景:
《四块玉·带月行》创作于元代,诗人身处战乱之中,生活漂泊。作品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对家庭的关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这种情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尤为普遍,许多人因战乱而离乡背井,诗人的心声正是那一代人的缩影。
诗歌鉴赏:
《四块玉·带月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愁苦。首句“带月行,披星走”,描绘了夜晚的旅途景象,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在寒食节这个特定的时间节点,诗人回忆起故乡的秋天,与家人团聚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他通过“妻儿胖了咱消瘦”一句,生动地表达了自己因离家而愈发消瘦、孤独的状态。这种对比不仅传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也折射出生活的无情与残酷。
接下来的“枕上忧,马上愁”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愁苦之情,表明无论在何处,忧愁始终伴随着他。最后一句“死后休”则是对生命的感悟,表达了对死亡的无奈与解脱。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展现了马致远作为元代诗人的深厚情感与独特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带月行,披星走:诗人在月光和星光下独自行走,表现出寂寞与孤独的旅程。
- 孤馆寒食故乡秋:在寒食节的季节,诗人身处孤独的客栈,思念故乡的秋天,增加了情感的厚度。
- 妻儿胖了咱消瘦:对比妻儿安逸的生活与自己日渐消瘦的状态,体现了生活的无情和对家庭的思念。
- 枕上忧,马上愁:无论是夜晚的卧床,还是白天的奔波,忧愁始终伴随,显示了内心的苦闷。
- 死后休:表明对生活的无奈,暗示对死亡的解脱与安宁。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胖了”与“消瘦”的对比,突出孤独与家庭温暖的强烈反差。
- 意象:运用“月”、“星”、“孤馆”等意象,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 排比:通过“枕上忧,马上愁”加强情感的积聚,形成情绪的高潮。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孤独、思乡和对生命的感悟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对家庭的渴望,展现了人们在外漂泊时的无奈与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孤独和思念,常常与夜晚联系在一起。
- 星:象征遥远和希望,但在这里却增添了孤独的感觉。
- 孤馆:暗示着诗人的孤独和无助。
- 寒食:寓意着对传统节日的怀念,渗透着对故乡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妻儿胖了咱消瘦”体现了怎样的情感? A. 自豪
B. 感伤
C. 快乐 -
填空题:诗人通过“带月行,披星走”表达了他在夜晚的__。
-
判断题:诗中“死后休”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期待。 (对/错)
答案:
- B
- 孤独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主题相近,描绘对亲人的思念与孤独。
诗词对比:
- 《登高》:王之涣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王之涣的诗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写,而马致远则更加侧重内心的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马致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