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八》

时间: 2025-01-10 18:56:43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八
作者:李贺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白话文翻译:

伯乐(指能识马的人)向前注视,内心却隐藏着无尽的思绪。如今只觉得白草满地,何时才能见到那巍峨的青山?

注释:

字词注释:

  • 伯乐:古代能识别良马的人,常用来比喻识才之士。
  • 旋毛:指人的内心或思绪,形象地描绘出内心的复杂与挣扎。
  • 掊白草:掊,意思是挖掘、破坏;白草,象征着无用的杂草,喻指不值得的事物。
  • :突然、猛然。
  • 青山:象征理想、目标或希望。

典故解析: “伯乐”典故源于古代,代表对人才的识别与重视,常被用来指代能够发现和重用人才的贤者。青山则是理想的象征,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风格豪放而富有个性。

创作背景:
李贺生活在唐代中期,政治动荡,社会动乱,诗人常通过诗歌抒发内心的忧愁和对理想的追求。这首诗在表现对人才的渴望和对理想的追求中,反映了他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伯乐的视角,展现了对识才与理想的深刻思考。开头的“伯乐向前看”暗示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但随后的“旋毛在腹间”则流露出内心的焦虑与无奈。诗人在感叹当今的状况:白草满地,隐喻着社会的浮华与浮躁,一种对现实的不满与失落。最后一句“何日蓦青山”,则是对理想的渴望,似乎在呼唤着一种理想的归属与追求。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表现了对人才的重视,也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诗中所展现的情感与思考,深入人心,令人感慨,体现了李贺作为一位诗人的深刻洞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伯乐向前看:伯乐作为识才之士,向前眺望,期盼能发现良马。
  • 旋毛在腹间:内心的思绪复杂,预示着他内心的渴望与不安。
  • 只今掊白草:当下只看到无用的事物,表明现实的无奈。
  • 何日蓦青山:对未来理想的渴望与期待,呼唤更美好的时刻。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的前后句对称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将伯乐比作识才之士,青山则比作理想与目标,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与不满,展现了人内心深处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伯乐:象征识才之士,具有领导力与洞察力。
  • 白草:象征无用与浪费,代表当前的困境。
  • 青山:象征理想、目标与希望,表达人生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伯乐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识别人才的人
    • B. 普通人
    • C. 无用之人
  2. “旋毛在腹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开心
    • B. 复杂与焦虑
    • C. 轻松
  3. 白草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理想
    • B. 无用与浮华
    • C. 财富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马诗二十三首·其一》:同样以马为题,表现对马的赞美与理想。
  • 《登鹳雀楼》王之涣:同样展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壮阔的景象。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李贺的诗更为直接而深刻,前者通过草的生死展现人生哲理,而李贺则通过伯乐的苦恼反映对理想的追求。两者都体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但表现手法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贺诗集》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