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须杯勺了三冬,
旋作蓬斋待朔风。
会有打窗风雪夜,
地炉孤坐策奇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冬天不再依赖酒杯和勺子,转而回到自己的蓬斋中迎接北风的孤独情景。虽然窗外有风雪的夜晚,自己却在炉边静坐,心中默默策划着奇妙的成就。
注释:
- 不须: 不需要。
- 杯勺: 指饮酒的器具,象征欢宴。
- 三冬: 指寒冷的冬季。
- 蓬斋: 指简陋的小屋或书房。
- 朔风: 北风,象征寒冷。
- 打窗: 风雪拍打窗户,描绘寒夜的情景。
- 地炉: 地面上的火炉,表示温暖的栖息之所。
- 孤坐: 独自坐着,表现孤独感。
- 策奇功: 策划伟大的成就,表达追求理想的决心。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蓬斋”一词传达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方式,符合古代文人追求的清净和淡泊的理想。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陈与义,字伯松,号东泉,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
-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方寒冬,反映了作者在艰难时刻的心境,表达了追求精神理想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冬日夜晚,蕴含着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开篇提到“不须杯勺了三冬”,直接抛弃了酒宴的热闹,反映出一种超然的心态。冬季的到来让人感到孤寂,然而在这种孤独中,诗人却选择了“蓬斋待朔风”,指向一种隐逸的生活状态,这与许多文人所追求的清高境界相一致。
“会有打窗风雪夜,地炉孤坐策奇功”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夜晚,窗外的风雪与室内的温暖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在炉边静坐,暗示着他在思索与追求理想的状态。这样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坚定,尽管外在环境严酷,内心却依然保持着追求卓越的信念。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描写和深邃的意境,引起读者对生活、理想与孤独的深思,展现出一种超然的文人气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不须杯勺了三冬”:不再需要酒杯和勺子,暗示放弃了享乐,决心过简朴的生活。
- “旋作蓬斋待朔风”:回到简陋的小屋中,准备迎接北风,体现出一种隐逸之志。
- “会有打窗风雪夜”:窗外风雪交加,渲染了环境的严酷。
- “地炉孤坐策奇功”:在温暖的炉边独自坐着,思索着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表现出一种坚定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对比:屋内的温暖与屋外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象征:蓬斋象征着隐逸和清净,地炉则代表了温暖和安心。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尽管外界环境艰难,内心依然保持着追求理想的决心和宁静。
意象分析:
- 蓬斋: 象征隐逸生活,代表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 朔风: 表达了冬天的寒冷,象征艰难的现实。
- 地炉: 表示温暖和安全,象征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蓬斋”指的是什么? A. 豪华的房屋
B. 简陋的小屋/书房
C. 酒馆 -
诗人选择放弃酒杯和勺子,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态? A. 享乐主义
B. 追求精神理想的决心
C. 对生活的无奈 -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怎样的? A. 温暖如春
B. 风雪交加的寒冷夜晚
C. 明媚的阳光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与陈与义的孤坐形成对比,前者传达出一种自然的闲适,而后者则更加强调了孤独中的理想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陈与义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