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引(春情)》
时间: 2025-04-27 07:51: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花明柳暗,一天春色绕朱楼。
断鸿声唤人愁。欲问归鸿何处,身世自悠悠。
正东风留滞,楚尾吴头。追思旧游。
叹双鬓飒惊秋。可惜等间孤了,酒令花筹。
断弦难续,谩题诗分付水东流。
流不到蓬岛瀛洲。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色彩映衬着朱色的楼阁,花影和柳影交错,
一声孤鸿的鸣叫唤起了人心中的忧愁。想问那归来的鸿雁何处,
但自己的身世却是那般悠然自得。
东风留住了时光,楚地的尽头和吴地的开头,
让我追忆往日的游玩。
叹息间,双鬓似乎已经被秋风吹得苍白。
可惜如今的寂寞只剩我一人,酒令和花筹都成了空谈。
断弦难以再续,随意写下的诗句像水流向东,
却永远无法流到蓬莱仙境。
注释:
- 花明柳暗:花明指花开时的明亮,柳暗指柳树的阴影,表现春天的生机。
- 断鸿声:孤雁的鸣叫声,象征着离别和忧愁。
- 楚尾吴头:指楚国的边缘和吴国的起点,可能暗示两地的距离与离愁。
- 双鬓飒惊秋:双鬓指两边的鬓发,飒惊形容因时光流逝而变白,感叹岁月无情。
- 流不到蓬岛瀛洲:蓬莱仙境,是传说中的仙人居所,表现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严仁,字子良,号石君,南宋诗人,生于徽州,著有多首诗词。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
《婆罗门引(春情)》创作于春天,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感受,同时也流露出对往昔游玩的怀念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婆罗门引(春情)》充满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感伤。开篇的“花明柳暗,一天春色绕朱楼”便生动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给人以温暖的感觉。然而,随着“断鸿声唤人愁”的出现,春天的美丽与孤独感交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孤雁的鸣叫不仅唤起了对往日的思念,也引发了对人生的沉思,正如“身世自悠悠”所表达的那样,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和无奈。
接下来,诗人追忆旧游,感叹岁月流逝,双鬓已白,时光如流水一般无情。最终,诗人以“流不到蓬岛瀛洲”作为结尾,反映了对理想和美好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暗示了无法实现的遗憾。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融入了深邃的情感,展现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人事无常的感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明柳暗,一天春色绕朱楼:春天的景色明亮而生机勃勃,朱色的楼阁被春色环绕。
- 断鸿声唤人愁:孤雁的叫声唤起了忧愁,表现离别的情感。
- 欲问归鸿何处,身世自悠悠:想询问归来的鸿雁何在,但自身的命运却是悠悠然,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
- 正东风留滞,楚尾吴头:东风停留,暗示时间的停滞,故地的遥远与怀念。
- 追思旧游:思念过去的游玩时光,表达怀旧之情。
- 叹双鬓飒惊秋:感叹岁月流逝,双鬓已白,暗示秋天的到来。
- 可惜等间孤了,酒令花筹:表明如今的孤独和无奈,酒令和花筹已无意义。
- 断弦难续,谩题诗分付水东流:比喻无法再续的事情,诗句随水流去,永远无法到达理想的境地。
- 流不到蓬岛瀛洲:表达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无奈,暗示追求美好未能实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东流的水,强调时光的流逝。
- 拟人:把“东风留滞”赋予了人的情感,表现对春天的留恋。
- 对仗:如“楚尾吴头”,增强了诗的音韵美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流露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鸿:孤雁,象征离别与孤独。
- 东风:春风,象征希望和新的开始。
- 酒令花筹:象征欢聚与欢乐的时光,反衬现在的孤独。
- 蓬岛瀛洲: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理想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面哪个意象在诗中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A. 鸿
B. 酒令
C. 花
D. 楼阁 -
“双鬓飒惊秋”中“飒”是指什么? A. 清风
B. 秋天
C. 潇洒
D. 苍白 -
“流不到蓬岛瀛洲”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生命的短暂
B. 美好理想的追求
C. 春天的美丽
D. 友情的珍贵
答案:
- C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戴叔伦《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感的交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哲理。
- 宋代诗人苏轼的《赤壁赋》则通过描绘赤壁的景色,表达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