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甘露寺中峰 其二
金焦两点自东西,著我于中亦一奇。
菰叶蘋花秋共晚,山寒未必白鸥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独特的自然景观:金色的焦点在东西两边,正好把我置于其中,形成了一种奇特的景象。菰(即芦苇)叶和蘋(即浮萍)花在秋天的晚景中交相辉映,而山中的寒冷,未必就能让白鸥察觉。
注释:
- 金焦:指金色的焦点,可能是指阳光照射下的光影效果。
- 菰:一种水生植物,通常长在湖泊或湿地中。
- 蘋花:浮萍的花,浮萍是一种生长在水面上的植物。
- 白鸥:白色的海鸥,通常在水边活动,象征自由与洒脱。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方岳(生卒年不详),字季常,号天池,宋代诗人。他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常富有哲理,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方岳游览甘露寺时,反映了他对山水的细腻观察和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正值秋季,诗人通过自然元素表达内心的情感与哲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表现了诗人对环境的深刻感知。开头的“金焦两点自东西”不仅描绘了阳光照耀下的光影变化,更暗示了诗人对自然奇观的惊叹与思索。诗人将自己置于这幅画中,展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接着,诗中描绘了秋季的菰叶与蘋花,似乎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最后一句“山寒未必白鸥知”则透出一种哲理的思考:即使山中寒冷,但白鸥却未必察觉,这暗示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独立性与自我意识的缺失。整体来看,诗歌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合了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金焦两点自东西”:金色的光点从东西两侧照射,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 “著我于中亦一奇”:我正处于这个光影的中央,这也成了一种奇特的体验。
- “菰叶蘋花秋共晚”:秋天的菰叶与浮萍花在傍晚时分交相辉映。
- “山寒未必白鸥知”:即使山中气候寒冷,白鸥也未必察觉到这一点,暗示自然的独立性。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金焦”与“东西”,形成了对称的结构。
- 拟人:在“未必白鸥知”中,赋予了白鸥人类的感知能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生命哲理的思考,呈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金焦:象征光明与希望。
- 菰叶蘋花:象征秋天的生命与美丽,代表着一种宁静的自然状态。
- 白鸥:象征自由与洒脱,代表自然界中的独立生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金焦”指的是什么?
- A. 水面反射的光
- B. 阳光照射的效果
- C. 诗人的心情
- D. 秋天的颜色
-
“菰叶蘋花秋共晚”中提到的植物分别是什么?
- A. 菰与莲
- B. 菰与蘋
- C. 蘋与芦苇
- D. 菰与竹
-
白鸥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自由
- B. 寂寞
- C. 富贵
- D. 知识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但更加关注国家和个人的命运,与方岳的自然哲学相呼应。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自然描写中的情感倾向与主题的差异。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名篇解析》
- 《古诗词鉴赏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