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久矣忘乡井,归人问故蹊。
无金随力散,有柱把诗题。
初见心增喜,临分意转迷。
人生重恩意,去住两含凄。
白话文翻译
很久以来就忘记了故乡的井,回来的朋友询问我故乡的小路。
没有金钱随身而散,只有一根柱子支撑着我的诗题。
第一次见面时心中欢喜,临别时心中却愈加迷惘。
人生重视恩情与意义,离去与停留都让人感到凄凉。
注释
- 久矣:很久的意思,表示时间的久远。
- 乡井:故乡的水井,象征故乡的归属和记忆。
- 归人:回到故乡的人,通常指诗人的朋友或故人。
- 故蹊:故乡的小路,象征熟悉的地方。
- 无金:没有金钱,暗示贫困或无依无靠。
- 随力散:随着力量的消散,意指失去依靠。
- 柱:支撑物,可能象征着诗歌或精神寄托。
- 初见:第一次见面,表达初次的喜悦。
- 临分:临别之际,表达离别的情感。
- 恩意:感恩与情谊,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去住:离开与停留,表达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 含凄:含有凄凉之意,表达对离别的伤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姜特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的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著称。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关系,常融合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作者与朋友分别之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以及人生选择的困惑。此时社会动荡、士人失落,诗人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发,反映出时代的无奈。
诗歌鉴赏
《岩泉别诸弟》是姜特立对故乡、友情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全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人际关系的感慨。开篇通过“久矣忘乡井”,直接引入了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出一种久别重逢的情感。接着,通过“归人问故蹊”,描绘了朋友来访,带来了温暖的回忆,但也勾起了对故乡的无限思念。
“无金随力散,有柱把诗题”表现了诗人生活的窘迫与对理想的坚持,柱子象征着支撑诗人文人身份的诗歌。尤其是“初见心增喜,临分意转迷”,通过对比初见的喜悦与临别的迷茫,表现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与无奈,初见时的欢愉与离别时的惆怅形成鲜明对比,揭示出人生的无常与脆弱。
最后两句“人生重恩意,去住两含凄”高度概括了诗人的情感,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离开与留下都充满了凄凉,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久矣忘乡井:表达了诗人长期未回故乡,对故乡的水井已然忘却。
- 归人问故蹊:归来之人询问故乡的道路,暗示着依旧牵挂故乡的情感。
- 无金随力散:没有金钱,生活的窘迫使得诗人感到无助,诗人虽无物质财富,却仍希望将情感寄托于诗歌。
- 有柱把诗题:柱子象征着支撑诗人精神的诗歌,尽管生活困顿,但诗歌是他心灵的寄托。
- 初见心增喜:第一次见面时,心中充满欢喜,体现友情的珍贵。
- 临分意转迷:临别之际,心中充满迷惑与惆怅,反映出离别的不舍与伤感。
- 人生重恩意:强调人生中重视感恩与情义的重要性。
- 去住两含凄:无论是离去还是停留,内心都充满了凄凉的感受。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初见”和“临分”的对比,突出情感的变化。
- 象征:水井、柱子等意象,象征着故乡和精神寄托。
- 排比:最后两句通过“去住”的排比,增强了情感的渲染力。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故乡的思念、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以及人生选择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传达出对人际关系和情感的珍视,体现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乡井:故乡的象征,代表归属感和记忆。
- 归人:象征与朋友的重聚,反映出人际关系的温暖。
- 柱:支撑的象征,代表着诗歌与精神的寄托。
- 恩意:人际间的情感纽带,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乡井”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富足
- B. 故乡的归属感
- C. 诗歌的灵感
-
诗人初见时的心情是?
- A. 悲伤
- B. 欢喜
- C. 迷惑
-
“去住两含凄”中的“去”和“住”指的是什么?
- A. 离开与停留
- B. 生与死
- C. 喜与悲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向往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但更倾向于描绘自然与恬静的生活。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在表达离别时的情感有相似之处,但更注重对壮志未酬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宋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