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独酌
作者: 唐庚〔宋代〕
登高无老伴,引满自高歌。
欢意天边少,重阳野外多。
黄花空岁月,白首尚关河。
他日龙山兴,吾今在网罗。
白话文翻译
在高处登高望远却没有老朋友同行,只能独自高歌。
欢乐的情绪在天边已经不多,而在重阳节的野外却多了许多。
黄花虽然是时间的象征,却也只能在岁月中空留遗憾,白发苍苍仍需面对河流的变迁。
今后若有机会再游龙山,那时我却被网罗束缚,无法出游。
注释
字词注释
- 登高: 指在重阳节时登高的习俗。
- 老伴: 年长的朋友或伴侣。
- 引满: 借酒助兴,意指饮酒畅快。
- 欢意: 欢快的情绪。
- 黄花: 指菊花,重阳节的象征。
- 关河: 指河流,象征人生的经历。
- 龙山: 可能指著名的游览胜地。
典故解析
重阳节,又称重阳,习俗上有登高、插茱萸的习惯,象征着长寿与健康。菊花在重阳节也有着特殊的文化意义,常常代表着长久的岁月与人生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庚,字子华,号懋庵,宋代诗人。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见长,常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
创作背景
《九日独酌》创作于重阳节,诗人独自一人登高,感受到节日的孤独与岁月的流逝,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
诗歌鉴赏
《九日独酌》通过对重阳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岁月流逝的思考。诗中开头两句,诗人以“登高无老伴”引入,表明重阳时节的孤独感,接着“引满自高歌”,即使孤独也要以歌声来掩饰内心的孤寂。第三句“欢意天边少”,传达了对欢乐时刻的渴望与失落。而“黄花空岁月”,则暗示着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易逝。最后两句“他日龙山兴”中的“龙山”是诗人对未来美好景象的憧憬,但“吾今在网罗”却讽刺了现实的束缚与无奈,使得整首诗在表达孤独的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由的渴望与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登高无老伴”: 在高处登高望远,没有老朋友相伴,表达孤独。
- “引满自高歌”: 借酒助兴,独自高歌,想要掩盖内心的孤独。
- “欢意天边少”: 欢乐的情绪在天边已经不多,表现出对过往欢乐的追忆。
- “重阳野外多”: 重阳节的氛围在野外更为浓厚。
- “黄花空岁月”: 菊花象征着岁月的流逝,留下的只是空虚的遗憾。
- “白首尚关河”: 年华已逝,白发苍苍,却仍需面对人生的变迁。
- “他日龙山兴”: 期待未来能重游龙山的美好时光。
- “吾今在网罗”: 现实的束缚使得今时不可得,感慨万千。
修辞手法
- 对仗: “欢意天边少,重阳野外多”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孤独与节日的反差。
- 比喻: “黄花空岁月”比喻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拟人: “岁月”被赋予了空虚的特质,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重阳节的孤独感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人生在岁月变迁中的无奈与对自由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登高: 象征着追求高远理想的意愿。
- 黄花: 代表着重阳节的传统和时间的流逝。
- 白首: 象征着衰老和人生的无常。
- 龙山: 预示着美好未来的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九日独酌》的作者是?
A. 白居易
B. 唐庚
C. 杜甫
D. 李白 -
诗中提到的“黄花”主要象征什么?
A. 挚友
B. 时间流逝
C. 生命的希望
D. 自由 -
诗人对重阳节的感受是?
A. 欢乐
B. 孤独
C. 兴奋
D. 忧虑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by 王维
- 《重阳日宴》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在重阳节表达了思乡情,但更侧重于对亲情的怀念。
- 唐庚的《九日独酌》则强调了个体的孤独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两者都体现了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却有着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鉴赏辞典》
- 《宋代诗人研究》
以上内容为《九日独酌》的详细解析与赏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