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王叔明韵题画》

时间: 2025-01-11 06:39:09

王郎笔力追前辈,海岳新图入卧游。

独鹤眠松犹警露,孤猿挂树忽惊秋。

陶潜泽畔五株柳,范蠡湖中一叶舟。

同煮茯苓期岁暮,残生此外更何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用王叔明韵题画 倪瓒 〔元代〕

王郎笔力追前辈,海岳新图入卧游。 独鹤眠松犹警露,孤猿挂树忽惊秋。 陶潜泽畔五株柳,范蠡湖中一叶舟。 同煮茯苓期岁暮,残生此外更何求。

白话文翻译:

王郎的笔力能追上前辈,海岳的新图让我如卧游其中。 独鹤在松下睡眠仍警觉露水,孤猿挂在树上忽然惊觉秋天来临。 陶潜泽畔有五株柳树,范蠡湖中有一叶小舟。 我们约定在岁末一同煮茯苓,余生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求的呢?

注释:

  • 王郎:指王叔明,元代画家。
  • 笔力:指绘画的技艺和功力。
  • 海岳新图:指王叔明新绘的山水画。
  • 卧游:指通过观赏画作来体验山水之游。
  • 独鹤眠松:形容孤独的鹤在松树下休息。
  • 警露:警觉露水的降临,形容鹤的警觉性。
  • 孤猿挂树:形容孤独的猿猴挂在树上。
  • 惊秋:惊觉秋天的到来。
  • 陶潜:东晋诗人陶渊明,以隐居田园著称。
  • 范蠡:春秋时期越国大夫,后隐居江湖。
  • 茯苓:一种中药材,常用于养生。
  • 期岁暮:约定在年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倪瓒(约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他的画风清逸,诗风亦然,常以山水、花鸟为题材,表达隐逸之情。此诗是倪瓒为王叔明的画作题诗,表达了对王叔明画技的赞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是倪瓒在观赏王叔明的山水画后所作,通过诗中的意象和典故,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王叔明画作的赞美,展现了倪瓒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独鹤眠松犹警露,孤猿挂树忽惊秋”一句,以动物的警觉和季节的变化,形象地描绘了画中的生动场景,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感和细腻的情感。后两句通过对陶潜和范蠡的典故引用,进一步强化了隐逸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元代山水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王郎笔力追前辈,海岳新图入卧游。”:赞美王叔明的画技高超,能够追上前辈,其新绘的山水画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2. “独鹤眠松犹警露,孤猿挂树忽惊秋。”:通过独鹤和孤猿的形象,描绘了画中的生动场景,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感和细腻的情感。
  3. “陶潜泽畔五株柳,范蠡湖中一叶舟。”:引用陶潜和范蠡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4. “同煮茯苓期岁暮,残生此外更何求。”: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认为余生除此之外别无所求。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独鹤和孤猿的形象,比喻隐逸生活中的孤独和警觉。
  • 典故:引用陶潜和范蠡的典故,强化隐逸的主题。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独鹤眠松”与“孤猿挂树”,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赞美自然山水和向往隐逸生活。通过对王叔明画作的赞美,以及对自然界和隐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意象分析:

  • 独鹤眠松:象征孤独和警觉。
  • 孤猿挂树:象征孤独和季节的变化。
  • 陶潜泽畔五株柳:象征隐逸和田园生活。
  • 范蠡湖中一叶舟:象征隐逸和江湖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王郎”指的是谁? A. 王维 B. 王叔明 C. 王安石 答案:B

  2. 诗中“独鹤眠松犹警露”一句中的“警露”是什么意思? A. 警觉露水的降临 B. 警惕露水的寒冷 C. 欣赏露水的美丽 答案:A

  3. 诗中提到的“陶潜”和“范蠡”分别是什么时期的人物? A. 东晋和春秋 B. 唐朝和战国 C. 宋朝和汉朝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诗人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倪瓒的这首诗在主题和风格上有相似之处,都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诗选》:收录了倪瓒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山水诗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山水诗的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