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州慢 忆别》
时间: 2025-01-27 03:31: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石州慢 忆别
作者:张野 〔元代〕
红雨西园,香雪东风,还又春暮。
当时双浆悠悠,送客绿波南浦。
阳关一阕,至今隐隐余音,
眼前浑是分携处。
此恨有谁知,倚阑干无语。
凝伫。
天涯几许离情,化作暮云千缕。
过尽征鸿,依旧归期无据。
京尘染袂,故人应念飘零,
岂知翻被功名误。
无处着羁愁,满春城烟雨。
白话文翻译
在西园的红雨、东风的香雪中,春天的暮色又再次降临。
那时我们乘船送别,轻松地划过绿波南浦。
阳关的曲子至今仍在耳畔回响,
眼前满是当初的相聚与离别。
这种离愁又有谁能理解,我倚靠在栏杆上无言以对。
静静伫立,
天涯有多少离情,化作千缕暮云。
经过的鸿雁,归期仍然无凭无据。
京城的尘埃沾染了衣襟,故人恐怕也在思念漂泊,
岂能知道这些都是被功名所误。
无处寄托我的愁苦,满城春雨中弥漫着忧伤。
注释
- 双浆:指的是船的桨。
- 阳关:古代的一种乐曲,常用来送别。
- 京尘:指的是京城的尘埃,象征着繁忙的尘世生活。
- 羁愁:指的是因离别而产生的愁苦。
- 飘零:形容离散、漂泊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野,元代诗人,字子野,号云峰,籍贯不详。他的诗作常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与友人离别之际,表达了对离别的依依不舍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在元代,士人往往因仕途与友人分离,情感上对离别的描写尤为细腻。
诗歌鉴赏
《石州慢 忆别》是一首充满情感的离别词,诗人在描绘春天景象的同时,融入了自己对离别的深切感受。开头的“红雨西园,香雪东风,还又春暮”,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出春天的美丽与短暂。随之而来的送别场景,“双浆悠悠,送客绿波南浦”,则生动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景,仿佛让人置身其中。
“阳关一阕,至今隐隐余音”,这句描绘了送别时所唱的曲调,成为了离别后心中难以忘怀的回响。诗人使用“此恨有谁知,倚阑干无语”的句子,表达了对离愁的孤独与无奈,仿佛在诉说这份感情无人能懂。
全诗的情感逐渐深入,尤其是“过尽征鸿,依旧归期无据”,表现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恰如其分地描绘了离别后的孤寂感。最后两句“无处着羁愁,满春城烟雨”,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春雨中的愁苦仿佛无处不在,令人倍感惆怅。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离别的无奈与对友谊的珍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雨西园:描绘春雨的温柔,营造出春天的氛围。
- 香雪东风:指春风中夹带着花香,象征着春天的美好。
- 当时双浆悠悠:回忆起当时送别的轻松情景。
- 送客绿波南浦:通过自然景象表现送别的场所。
- 阳关一阕:提及送别的曲子,表达对往事的珍惜。
- 此恨有谁知:表达离愁无人能理解的孤独感。
- 倚阑干无语:表现诗人对离别的沉默与无奈。
- 天涯几许离情:感慨离别的情感无尽。
- 过尽征鸿:描绘鸿雁的远行,暗示归期的渺茫。
- 京尘染袂:象征繁华尘世对人的影响。
- 岂知翻被功名误:反思名利对人生的误导。
- 无处着羁愁:无处可寄托的愁苦。
- 满春城烟雨:春雨中弥漫的愁苦与忧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愁比作“暮云千缕”,形象生动。
- 拟人:将“离情”赋予情感特征,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红雨西园,香雪东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和功名误导的反思,情感真挚,蕴含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雨:象征春天的温柔与美好。
- 香雪:代表春天的芬芳与生机。
- 双浆:体现送别的轻松与悠然。
- 绿波:象征着旅途的自然景色。
- 阳关:寄托着对友谊和过往的追忆。
- 京尘:象征着尘世生活的繁杂与无奈。
- 烟雨:代表着忧伤与离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
诗中提到的“阳关”是指什么? A. 一种乐曲
B. 一种花
C. 一条道路
D. 一种饮料 -
“无处着羁愁”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高兴
B. 无奈与忧伤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王维《送别》
- 温庭筠《更漏子》
诗词对比:
- 《送友人》: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更加直接与豪放。
- 《更漏子》: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感叹,展现了更为内敛的离愁。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曲辞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