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 尹志平 〔元代〕
劳生丧命。谁解衣餐皆分定。恣欲贪痴。积业如山犹不知。一朝有报。铁胆铜心人也懊。受罪无休。恨不当时闻早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人生的苦难和对命运无常的感慨。生死之间,谁能理解生活的艰辛和人们的志向被束缚?人们在贪欲和痴心中沉沦,尽管积累了如山的事业,却依然对未来的无知感到惋惜。终于有一天,有所回报,却让那些一心一意的人感到懊恼。受尽苦难,难以逃脱,痛恨当时不知早作准备,未能及时修身。
注释:
- 劳生丧命:指辛劳一生却最终面临死亡。
- 衣餐皆分定:生活的琐事与安排都是固定的,暗示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安排。
- 恣欲贪痴:沉迷于个人的欲望和痴念。
- 积业如山:指积累的事业和成就非常庞大。
- 铁胆铜心:形容人的勇气和坚定,指那些在艰难困苦中仍保持信念的人。
- 受罪无休:不断地遭受痛苦,得不到解脱。
- 恨不当时闻早修:对未能及时修身养性的遗憾和懊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尹志平是元代的一位词人,其作品多以抒情为主,风格细腻,常以个人情感为出发点,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元代,正是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的时期,词中流露出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思考与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减字木兰花》通过对人生苦难的描绘,反映出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开篇以“劳生丧命”直接切入,直指人生最根本的命题——生死。从“谁解衣餐皆分定”可以看出,生活的无奈与社会责任的重压;而“恣欲贪痴”的表达则揭示了人们在追求欲望时的盲目与无知。尽管积累了“如山”的事业,仍旧在对未来的迷茫中感到不安。这种矛盾的情感通过“铁胆铜心人也懊”得以升华,表现出在遭受困境时仍不放弃信念的坚持与反思。最终的“恨不当时闻早修”则是对自身修养不足的惋惜,表现出一种深刻的自我反思与警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劳生丧命:强调人生的艰辛,常常为生活而奔波,最终却只得到死亡。
- 谁解衣餐皆分定:生活的琐碎事物是注定的,无法改变,揭示了人生的无常。
- 恣欲贪痴:人们常被欲望和痴念所困,难以自拔。
- 积业如山犹不知:即使积累了巨大的成就与财富,却仍然对生命的真谛缺乏理解。
- 一朝有报:最终有一天,所有的付出与挣扎会得到回应。
- 铁胆铜心人也懊:那些勇敢坚定的人,最终却因未能及时修身感到懊悔。
- 受罪无休:生活中的苦难是无尽的,无法逃避。
- 恨不当时闻早修:对未能及时觉悟、修身的懊悔与痛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积业如山”,形象地表达了事业的庞大。
- 对仗:整首词在句式上多为对仗工整,增加了韵律感。
- 反问:通过“谁解”引发读者思考,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词以人生的无常与苦难为主题,透过个人的经历反映出对命运的思考与自我反省,呼唤人们在追求欲望的同时,不忘修身养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劳生:象征人生的艰辛与无奈。
- 欲贪:代表人内心的欲望与执念。
- 铜心铁胆:象征勇气与坚持。
- 受罪:代表生活中的苦难与挣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 A. 人生的快乐
- B. 人生的苦难与反思
- C. 对爱情的渴望
-
“恣欲贪痴”中的“恣”是什么意思?
- A. 幸福
- B. 放纵
- C. 忍耐
-
诗中“铁胆铜心”形容的是怎样的人?
- A. 勇敢坚定的人
- B. 软弱无能的人
- C. 愤怒的人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探讨了人生的无奈与情感的流逝,但其风格更加细腻柔和,表现出女性的柔情与思考。苏轼的《水调歌头》则在面对人生的苦难时,展现出一种豪放与乐观的态度,两者在情感基调上的差异值得深入探讨。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