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再和)》

时间: 2024-09-19 21:31:20

雨过暮天南。

高下青峦。

小楼燕子话春寒。

多少夕阳芳草地,雾掩烟漫。

别恨正相关。

心上眉间。

离歌一曲间悲欢。

后夜月明何处梦,钟阜容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再和) 作者:张榘 〔宋代〕

雨过暮天南。高下青峦。小楼燕子话春寒。多少夕阳芳草地,雾掩烟漫。别恨正相关。心上眉间。离歌一曲间悲欢。后夜月明何处梦,钟阜容山。

白话文翻译:

雨停了,傍晚的天空向南延伸。高低起伏的青山。小楼上的燕子在谈论春寒。多少次夕阳下的芳草地,被雾气和烟雾所遮掩。离别的痛苦正牵动着心和眉头。离别的歌曲中夹杂着悲欢。后半夜月亮明亮时,会在哪里做梦呢,钟阜和容山。

注释:

  • 暮天南:傍晚的天空向南延伸。
  • 青峦:青山。
  • 小楼燕子话春寒:小楼上的燕子在谈论春寒。
  • 夕阳芳草地:夕阳下的芳草地。
  • 雾掩烟漫:雾气和烟雾所遮掩。
  • 别恨正相关:离别的痛苦正牵动着心和眉头。
  • 离歌一曲间悲欢:离别的歌曲中夹杂着悲欢。
  • 后夜月明何处梦:后半夜月亮明亮时,会在哪里做梦呢。
  • 钟阜容山:钟阜和容山,可能是指具体的地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榘,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可能是在某个离别的场合所作,表达了对离别之情的深切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雨后的傍晚,作者看到南方的天空和青山,以及小楼上的燕子,触景生情,想起了离别的痛苦和不确定的未来。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诗中“雨过暮天南”和“高下青峦”描绘了雨后的自然景色,为离别的情感营造了背景。“小楼燕子话春寒”和“多少夕阳芳草地,雾掩烟漫”则通过具体的意象,表达了离别时的凄凉和迷茫。最后两句“后夜月明何处梦,钟阜容山”则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离别地的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雨过暮天南”:雨停了,傍晚的天空向南延伸,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2. “高下青峦”:高低起伏的青山,描绘了自然景色,同时也可能象征着人生的起伏。
  3. “小楼燕子话春寒”:小楼上的燕子在谈论春寒,通过燕子的对话,表达了春寒的感受,也可能是作者自己的感受。
  4. “多少夕阳芳草地,雾掩烟漫”:夕阳下的芳草地被雾气和烟雾所遮掩,表达了离别时的凄凉和迷茫。
  5. “别恨正相关”:离别的痛苦正牵动着心和眉头,直接表达了离别的情感。
  6. “离歌一曲间悲欢”:离别的歌曲中夹杂着悲欢,表达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7. “后夜月明何处梦,钟阜容山”:后半夜月亮明亮时,会在哪里做梦呢,钟阜和容山,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离别地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拟人:“小楼燕子话春寒”中的“话”字赋予燕子以人的行为,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雨过暮天南”与“高下青峦”在结构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雾掩烟漫”中的“掩”和“漫”字,比喻了离别时的迷茫和不确定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离别和不确定的未来。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诗人展现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意象分析:

  • 雨过暮天南:雨后的傍晚天空,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 高下青峦:高低起伏的青山,象征着人生的起伏。
  • 小楼燕子话春寒:小楼上的燕子在谈论春寒,表达了春寒的感受,也可能是作者自己的感受。
  • 夕阳芳草地:夕阳下的芳草地,象征着美好但短暂的时光。
  • 雾掩烟漫:雾气和烟雾所遮掩,象征着离别时的凄凉和迷茫。
  • 别恨正相关:离别的痛苦正牵动着心和眉头,直接表达了离别的情感。
  • 离歌一曲间悲欢:离别的歌曲中夹杂着悲欢,表达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 后夜月明何处梦,钟阜容山:后半夜月亮明亮时,会在哪里做梦呢,钟阜和容山,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离别地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小楼燕子话春寒”中的“话”字是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2. 诗中“雾掩烟漫”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宁静 C. 凄凉 D. 迷茫 答案:D

  3. 诗中“后夜月明何处梦,钟阜容山”表达了什么? A. 对未来的确定 B. 对离别地的思念 C. 对过去的怀念 D. 对现在的满足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诗也表达了离别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李清照的《如梦令》: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诗词对比:

  • 张榘的《浪淘沙(再和)》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首诗都表达了离别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但张榘的诗更加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而苏轼的诗则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这本书收录了宋代众多诗人的作品,包括张榘的诗。
  • 《宋词三百首》:这本书收录了宋代众多词人的作品,可以与张榘的诗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