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溪口一首》

时间: 2025-04-28 04:06:26

溪声来天边,风水共豪纵。

夜气剧奔马,侵晓不能控。

书生有清癖,咏雪宁忽冻。

胡为枕寒流,故遣不成梦。

意思解释

宿溪口一首

原文展示

溪声来天边,风水共豪纵。
夜气剧奔马,侵晓不能控。
书生有清癖,咏雪宁忽冻。
胡为枕寒流,故遣不成梦。

白话文翻译

溪水的声音从天边传来,水流与风一起奔腾。
夜间的寒气如同狂奔的马,快要到黎明却无法控制。
书生有着清高的气节,吟咏雪景却不觉得寒冷。
为何要枕着这寒流,结果却让梦境无法成真?

注释

  • 溪声:溪水流动的声音。
  • 豪纵:形容水流奔放、豪放的样子。
  • 夜气剧奔马:夜间的寒气像狂奔的马一样猛烈。
  • 清癖:清高的气节,指书生的高洁情操。
  • 咏雪:吟咏雪景。
  • 胡为:为什么、何必。
  • 枕寒流:枕在寒冷的溪水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书生”一词常用来指代有志于学问的文人,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一止,字景逵,号白石,北宋时期的诗人。他以清新脱俗的风格和独特的个性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概是在月夜宿于溪边时写成,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思考。

诗歌鉴赏

《宿溪口一首》以溪声与风水的结合开篇,描绘出一种动感的自然景象,仿佛可以听见溪水奔流的声音和感受到风的凉意。接着,诗人以“夜气剧奔马”形象化了寒冷的夜晚,展现出一种紧迫感与无奈。虽然身处寒冷,诗人却以“书生有清癖”自我安慰,表明对理想的追求与坚持。他吟咏雪景,虽感觉到寒意,却并不在意,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心态。但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又开始自问“胡为枕寒流”,这既是对自身困境的反思,也流露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难以调和的苦闷。全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书生理想的追求与现实困境的对比,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情感的交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溪声来天边:溪水的声音传到远方,展现出自然的辽阔。
  2. 风水共豪纵:风与水一同奔腾,表现出动态的自然景象。
  3. 夜气剧奔马:寒冷的夜气如同奔跑的马,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寒夜的刺骨。
  4. 侵晓不能控:即将黎明,却无法控制这冷气的侵袭。
  5. 书生有清癖:书生有着自己的高洁气节。
  6. 咏雪宁忽冻:虽然吟咏雪景,却并不因此感到严寒。
  7. 胡为枕寒流:为何要依赖这种寒流,反映出诗人的困惑。
  8. 故遣不成梦:因此导致了美梦无法成真,表达了对理想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夜气比作“奔马”,生动形象。
  • 拟人:溪声似乎有生命,来自远方。
  • 对仗:如“风水共豪纵”与“夜气剧奔马”,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作者在自然环境中对人生理想的思考,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苦闷,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意象分析

  • 溪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力量。
  • 寒流:代表了生活中的艰辛与困境。
  • 书生:象征理想主义者,追求高洁的情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夜气剧奔马”是用来形容什么?

    • A. 夜晚的宁静
    • B. 寒气的强烈
    • C. 诗人的情绪
  2. “书生有清癖”中的“清癖”指的是什么?

    • A. 书生的贫穷
    • B. 书生的清高
    • C. 书生的病痛
  3. 诗人为什么“枕寒流”?

    • A. 因为享受寒冷
    • B. 因为无奈
    • C. 因为梦境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刘一止的作品更加注重自身内心的挣扎与对自然的感受,而杜甫则更多表达家庭思念之情。两者均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环境的深刻联系,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宿溪口一首》。如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