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伊川新雨霁,原上见春山。
缑岭晴虹断,龙门宿鸟还。
牛羊平野外,桑柘夕烟间。
不及乡园叟,悠悠尽日闲。
白话文翻译:
伊川刚刚经历了一场细雨,雨后初晴,春天的山峦在原野上展现出来。缑岭上晴空万里,彩虹似乎在此处断了,而龙门附近的鸟儿也回到了自己的栖息之地。牛羊在平坦的野外吃草,桑树和柘树之间的烟雾袅袅升起。而比起乡村的老翁,他们悠闲的生活真是无与伦比,整日逍遥自在。
注释:
- 伊川:指的是伊河与川,古代指代特定的地理区域。
- 新雨霁:新近的雨刚刚停歇,霁指雨过天晴。
- 缑岭:古地名,指的是一处山岭。
- 晴虹断:晴天中出现的彩虹似乎被天空的边际截断。
- 龙门:指的是龙门山,古代有名的地理景观。
- 宿鸟:指的是回到栖息地的鸟。
- 桑柘:桑树和柘树,古时常用于养蚕和作为树荫。
- 夕烟:傍晚升起的烟雾,带有一种温馨的乡村气息。
- 乡园叟:乡村的老人,指代在乡间生活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德裕(787年-850年),字彦方,唐代诗人、政治家。曾任宰相,因其才华出众而受到重用。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描写田园风光和人们的生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李德裕的晚年,或许是在他隐居或出游时写下的,表现了他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春天的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和乡村生活的恬淡。开篇的“伊川新雨霁”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雨后的空气清新,山色苍翠。接着的“缑岭晴虹断”和“龙门宿鸟还”用晴朗的天空和彩虹的意象营造出一种美好的自然景象,似乎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生命的复苏。
“牛羊平野外,桑柘夕烟间”则通过牛羊的悠闲和傍晚的烟雾,传达出农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诗的最后一句“不及乡园叟,悠悠尽日闲”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乡村老人悠然自得生活的羡慕与向往。诗中不仅有优美的自然景色,还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李德裕对自然与人文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伊川新雨霁:描写雨后清新的景象,传达出大自然的洗礼。
- 原上见春山:原野上展现出春天的山峦,生机盎然。
- 缑岭晴虹断:晴空中彩虹的出现,增添了美感。
- 龙门宿鸟还:龙门的鸟儿归巢,体现了自然的和谐。
- 牛羊平野外:牛羊在广阔的草原上悠闲吃草。
- 桑柘夕烟间:傍晚的烟雾中,桑树、柘树掩映,增添了乡村的温馨。
- 不及乡园叟:与乡村老人相比,其他的生活方式都显得逊色。
- 悠悠尽日闲:强调了乡村生活的闲适自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牛羊平野外,桑柘夕烟间”,形成和谐的音韵。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传达情感,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平淡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雨: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希望。
- 春山:代表着生机与美好。
- 晴虹:象征美丽和自由。
- 牛羊:象征着富饶与安宁。
- 夕烟:传达出温馨与安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德裕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元代
D. 明代 -
诗中提到的“乡园叟”指的是?
A. 乡村老人
B. 乡村小孩
C. 乡村妇女
D. 乡村商人 -
诗中哪个意象代表着生机与美好?
A. 牛羊
B. 春山
C. 夕烟
D. 宿鸟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美景,但更注重秋天的宁静与沉思。而李德裕的《忆平泉杂咏·忆晚眺》则更强调春天的生机与乡村的闲适。两者在意境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