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树歌》
时间: 2025-04-28 22:07: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彩树歌
作者: 陈子昂 〔唐代〕
嘉锦筵之珍树兮,
错众彩之氛氲。
状瑶台之微月,
点巫山之朝云。
青春兮不可逢,
况蕙色之增芬。
结芳意而谁赏,
怨绝世之无闻。
红荣碧艳坐看歇,
素华流年不待君。
故吾思昆仑之琪树,
厌桃李之缤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华美的宴席上绚丽的彩树,犹如众多色彩交错的氛围。微月照耀着瑶台,晨云点缀了巫山。青春时光难以再遇,更何况是那芬芳的蕙草。结下的芳意又有谁来欣赏,怨恨这绝世的无闻。红艳碧绿的花朵我坐看着,素雅的花期却不等你。于是我思念昆仑的琪树,厌倦了桃李的繁华纷呈。
注释:
- 嘉锦筵:华美的宴席。
- 众彩之氛氲:各种颜色交错的氛围,形容色彩斑斓。
- 瑶台:传说中的美丽台榭,象征美好。
- 巫山:古代诗歌中常提及的山,象征美丽的景色。
- 青春兮不可逢:青春时光无法再遇。
- 蕙色:指蕙草的颜色,象征芬芳。
- 芳意:芬芳的情意。
- 红荣碧艳:形容花朵色彩鲜艳。
- 素华:指素雅的花。
- 昆仑之琪树:昆仑山上的美好树木,象征理想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子昂(661年-702年),字伯玉,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豪放、清新著称,常常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独立精神。
创作背景:
《彩树歌》创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诗人在生活中感受到了社会的繁华与个人情感的孤独,借助自然意象表达了对青春流逝和个人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彩树歌》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开头部分以“嘉锦筵之珍树”引出,展现出一幅华美的场景,伴随着“错众彩之氛氲”,让人感受到一种梦幻般的美丽。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转向对青春的感慨与对绝世之人的怨恨,这种情感的转折使得整首诗更具深度。
诗中的“青春兮不可逢”,表达了对年轻时光的惋惜,仿佛在说,即使华美的环境也无法挽留逝去的青春。接下来的“结芳意而谁赏”,则是对无数美好情感得不到回应的感叹。最后,诗人以“故吾思昆仑之琪树,厌桃李之缤纷”画上句点,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渴望寻找一种超越世俗的美好。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嘉锦筵之珍树兮:宴席上的美丽树木,象征着美好的生活。
- 错众彩之氛氲:多彩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
- 状瑶台之微月:月光照耀瑶台,营造出清幽的意境。
- 点巫山之朝云:晨云在巫山上飞舞,描绘出美丽的晨景。
- 青春兮不可逢:对青春的感慨,难以重逢。
- 况蕙色之增芬:即使是芬芳的蕙草,也无法留住青春。
- 结芳意而谁赏:美好的情感无人欣赏,感到孤独。
- 怨绝世之无闻:对无人与之共鸣的怨恨。
- 红荣碧艳坐看歇:看着艳丽的花朵,却无心欣赏。
- 素华流年不待君:时间不等人,青春一去不复返。
- 故吾思昆仑之琪树:思念理想中的美好,渴望超越。
- 厌桃李之缤纷:厌倦了世俗的繁华与喧嚣。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珍树”比喻美好的生活,用“瑶台之微月”描绘清幽的意境。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如“芳意无人赏”表达情感的孤独。
- 对仗:如“红荣碧艳”与“素华流年”,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失落感。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传达出对青春流逝的遗憾、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繁华的厌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彩树:象征华美与美好的生活。
- 瑶台:象征理想的境界。
- 微月:代表宁静与清幽。
- 朝云: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蕙草:象征芬芳与美丽。
- 琪树:象征理想中的美好。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诗人的感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个人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彩树歌》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陈子昂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瑶台”象征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的境界
- C. 自然风光
-
诗中“青春兮不可逢”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青春的珍惜
- B. 对青春的遗憾
- C. 对青春的向往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陈子昂的《彩树歌》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李白更偏重于豪放与乐观,陈子昂则更多地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对青春的惋惜。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诗经与汉乐府》
以上是对《彩树歌》的全面分析与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