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唐明堂乐章。皇帝行
作者: 武则天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仰膺历数,俯顺讴歌。
远安迩肃,俗阜时和。
化光玉镜,讼息金科。
方兴典礼,永戢干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当今盛世的赞美。诗中描绘了一个国家安定、人民和乐的景象,借用“化光玉镜”来象征明亮的朝政,强调了法律的公正与和谐,最后提到典礼的兴盛和战争的永远停止,展现出武则天治国理政的理想。
注释:
字词注释:
- 仰膺:仰望、接受,指对历史的尊重。
- 俯顺:俯视、顺应,指对民众的关心和歌颂。
- 讼息:诉讼平息,意味着法律和谐。
- 典礼:指国家的各种典章制度和仪式。
- 戢干戈:停止战争,恢复和平。
典故解析:
- 历数:指历史的记录和传承,强调过去的重要性。
- 玉镜:象征明亮、清晰的治理,寓意明君的治国方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开创了“武周”时期。她在位期间,力主文治,重视科举,并积极推动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武则天统治时,反映了她对国家治理的自信以及对治国方略的总结,意在鼓舞士气、增强国民信心。
诗歌鉴赏:
《唐明堂乐章。皇帝行》是一首蕴含深意的诗作,展现了武则天作为女皇的宏伟抱负和对国家繁荣的向往。诗的开头“仰膺历数”便显示出她对于历史的敬仰,同时也意味着她希望能成为历史的缔造者。接下来的“俯顺讴歌”则表达了她对人民的关怀,强调了皇权与民众之间的和谐关系。
“远安迩肃”一句,描绘了国家的安定与严肃的政治气氛,显示了武则天对治国理政的重视。此时,国家正处于繁荣的阶段,民众安乐,诗中的“俗阜时和”正是对此的真实写照。接着,诗人提及“化光玉镜”,展现出她所倡导的明理治国,法治的公正,反映出她作为统治者的智慧与远见。
最后的“方兴典礼,永戢干戈”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强调了国家礼仪与文化的兴盛以及对和平的渴望。这首诗不仅是对自己治国成就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未来的美好展望,表现了武则天作为一位女皇的独特魅力与政治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仰膺历数: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过往成就的铭记。
- 俯顺讴歌:显示出关注民众、倾听民意的治国理念。
- 远安迩肃:描绘出国家的安定与威严,强调治国的必要性。
- 俗阜时和:表现出社会繁荣与和谐的美好景象。
- 化光玉镜:象征着明亮的治理,法律的公正。
- 讼息金科:反映出法律的和谐,社会的安定。
- 方兴典礼:强调国家典章制度的复兴与重要性。
- 永戢干戈:希望永久地结束战争,保持和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镜”比喻明亮的治理。
- 对仗: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 排比:如“远安迩肃,俗阜时和”,增强了诗的气势。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对民众的关怀以及对国家繁荣的向往,体现了武则天作为女皇的理想与抱负,展现了治国理政的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光:象征着明亮、清晰的治理。
- 镜:象征着公正、透明的法律。
- 干戈:象征着战争与冲突,反映对和平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仰膺历数”的意思是: A. 俯视历史
B. 仰望历史
C. 忘记历史
D. 记录历史 -
“讼息金科”中的“金科”指的是: A. 黄金的法律
B. 公正的法律
C. 严格的法律
D. 传统的法律 -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战争的赞美
B. 对历史的敬仰与对未来的期许
C. 对民众的忽视
D. 对个人的追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李白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王之涣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两者都有对国家安定与民众福祉的关心,但武则天的诗更强调治国理政的理想与抱负,而杜甫则更多展现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与对人民困苦的同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武则天传》
- 《唐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