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唐明堂乐章。羽音
作者: 武则天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葭律肇启隆冬,蘋藻攸陈飨祭。
黄钟既陈玉烛,红粒方殷稔岁。
白话文翻译:
在隆冬开始的时候,芦苇的音律响起,水藻被摆放开来准备祭祀。
当黄钟已被摆放好,玉烛点亮,红色的谷物正丰收。
注释:
- 葭律:指芦苇的音乐,古代乐器之一,发出清脆的音调。
- 肇启:开始、启发的意思。
- 隆冬:指寒冷的冬季。
- 蘋藻:指水生植物,古代用于祭祀时的祭品。
- 飨祭:指宴请和祭祀。
- 黄钟:古代乐器,象征正统和庄重。
- 玉烛:象征光明和神圣的蜡烛。
- 红粒:指谷物,象征丰收。
- 方殷稔岁:正是丰收的季节,形容年成好。
典故解析:
此诗涉及到古代祭祀及农耕文化,黄钟、玉烛及丰收的象征,体现了对自然和农耕生活的尊重和庆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唐朝的开创者之一。她在位期间,积极推动文化发展和政治改革,倡导文人出仕,诗歌创作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
《唐明堂乐章。羽音》是武则天时期,结合了音乐与祭祀文化,反映了当时礼仪制度的严谨及对丰收的感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冬季的隆重祭祀场景为背景,展现了武则天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与深刻理解。诗中提到的“葭律”与“蘋藻”不仅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美好,也隐喻着人们在寒冷季节中对生活的渴望和对丰收的期待。黄钟和玉烛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庄重与神圣的气氛,反映了当时朝廷对祭祀仪式的重视。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红粒方殷稔岁”,则是对来年丰收的美好祝愿,表现出人们对生活的希望与向往。整首诗在意象上形成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兼具了诗意的美感与哲理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葭律肇启隆冬:冬天来临,芦苇的音律开始响起,象征着自然的变化。
- 蘋藻攸陈飨祭:水藻被准备好,用于祭祀,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与感恩。
- 黄钟既陈玉烛:黄钟的摆放代表着权威与仪式,玉烛象征光明。
- 红粒方殷稔岁:丰收的谷物象征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葭律”和“蘋藻”,“黄钟”和“玉烛”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黄钟和玉烛象征着权威和光明,红粒象征丰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自然与丰收的崇敬,展现了祭祀文化的重要性,反映了人们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葭律:象征自然的声音与生命。
- 蘋藻:代表祭祀的物品,表达对自然的感恩。
- 黄钟:象征权威与秩序。
- 玉烛:象征光明与神圣。
- 红粒:象征丰收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葭律”指的是哪种乐器?
A. 笛子
B. 芦苇
C. 钹 -
诗中提到的“红粒”象征什么?
A. 农作物的丰收
B. 战争的胜利
C. 友情的长久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什么?
A. 男皇帝
B. 女皇帝
C. 诗人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武则天的《唐明堂乐章》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丰收的期待,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与祭祀的结合,后者则体现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与豪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武则天与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