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色越器》

时间: 2025-01-10 18:07:35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秘色越器
作者: 陆龟蒙 〔唐代〕
九秋风露越窑开,
夺得千峰翠色来。
好向中宵盛沆瀣,
共嵇中散斗遗杯。


白话文翻译:

在九月的秋风和露水中,越窑的瓷器被烧制出来,
它夺取了千山的翠色。
我希望在午夜时分,盛满沆瀣(指美酒),
与嵇康一起,分享这杯遗留的酒。


注释:

字词注释:

  • 九秋:指农历九月,秋季的开始,象征丰收。
  • 风露:秋天的风和露水,给人以清新、凉爽的感觉。
  • 越窑:指越地的陶瓷器,因其釉色美丽而著名。
  • 沆瀣:指清酒,通常指美酒。
  • 嵇中散:嵇康,魏晋时期的著名文人,代表着清高与洒脱的生活态度。
  • 斗遗杯:指古代的酒杯,斗是容量单位,遗杯暗指珍贵的酒。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嵇中散”是指嵇康,嵇康是魏晋时期的著名文人,以其高洁的品格和诗歌才华著称,常常与酒相伴,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洒脱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龟蒙,字士衡,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秘色越器》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繁荣与文化昌盛的时期,诗人在此背景下,结合了对自然美和人际交往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及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秘色越器》是一首描绘越窑瓷器的诗,诗中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友谊的向往。首句用“九秋风露”营造出一种清新、凉爽的秋季氛围,暗示着越窑瓷器的制作是在自然环境的熏陶下进行的,给人以诗意的联想。接下来的“夺得千峰翠色来”不仅展现了瓷器的美丽,同时也反映了自然界的壮丽。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自然的敬仰以及对艺术的追求。

到最后两句,诗人将饮酒与友人嵇康的意象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中所表现的洒脱态度和对美酒的欣赏,使整首诗充满了一种清新而高雅的气息,令人向往。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美的赞美,也有对友谊的希冀,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九秋风露越窑开:描述了在秋季的风露中,越窑瓷器被烧制的场景,强调了自然环境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
  2. 夺得千峰翠色来:表现了越窑瓷器的美丽与自然的关系,瓷器仿佛吸取了大自然的色彩。
  3. 好向中宵盛沆瀣:表达了诗人对夜晚饮酒的渴望,暗含与友人共饮的愉悦。
  4. 共嵇中散斗遗杯:引入了历史人物嵇康,强调了友谊与共享美好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夺得千峰翠色”描绘瓷器色泽的美丽,生动形象。
  • 对仗:首句与次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使得诗歌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越窑瓷器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一种洒脱而高雅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丰收与成熟,代表了一种宁静而深邃的美。
  • 翠色:代表自然的美丽,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象征着友谊、欢聚,与美好人生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秘色越器》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陆龟蒙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嵇中散”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王羲之
    B. 嵇康
    C. 陶渊明

  3. 诗中所描绘的越窑瓷器主要的颜色是什么?
    A. 红色
    B. 翠色
    C. 黑色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展现了自然的美与诗人情感的交融。
  • 白居易《琵琶行》:通过音乐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体现出人文情怀。

诗词对比:

  • 陆龟蒙的《秘色越器》与李白的《将进酒》:两首诗都涉及酒,但前者更注重艺术与友谊的结合,而后者则强调豪情与人生哲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