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眼界清无俗事来,要凉更著好诗催。
凉生还又撩幽恨,留取孤樽对月开。
白话文翻译:
眼界清澈,没有世俗的烦恼。想要感受凉爽,更需要好诗的催动。凉意生来,又勾起了幽幽的怨恨,留下孤独的酒樽对着明月畅饮。
注释:
字词注释:
- 眼界:视野,见识。
- 清:清澈,明净。
- 俗事:世俗的事务,指日常琐事。
- 要凉:想要得到凉爽。
- 更著:更需要,指更进一步。
- 好诗催:好诗的激励、促使。
- 撩幽恨:勾起内心的幽怨与思念。
- 孤樽:孤独的酒樽,指独自饮酒。
- 对月开:对着月亮开怀畅饮。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孤樽对月”描绘了一个人在月下独酌的情景,反映了古代文人雅士的饮酒和抒怀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淑真是宋代著名的女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因其才华横溢而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她的诗作多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常常表现出女性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夏雨生凉三首》是朱淑真在夏天雨后所作,表达了她在凉爽的环境中,内心的孤独与思考。该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压抑和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
诗歌鉴赏:
朱淑真的《夏雨生凉三首》其三,展现了诗人在夏雨后的清新环境中,感受到的凉爽和内心的孤独。诗的开头“眼界清无俗事来”,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似乎是诗人希望能够摆脱尘世的束缚,享受那份宁静与清凉。接着她提到“要凉更著好诗催”,这里不仅表达了对良辰美景的向往,还暗示着诗歌的力量。诗歌不仅能提升情绪,更能唤起内心深处的情感。
“凉生还又撩幽恨”一句,转折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在享受凉意的同时,也无法摆脱内心的幽怨与思念。最后一句“留取孤樽对月开”,则表现了诗人孤独的状态,在月光下独自饮酒,似乎是在借酒浇愁,抑或是在与月亮对话,诉说心中的孤独与思念。
整首诗通过清凉的景象与诗人的内心情感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深刻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眼界清无俗事来:诗人以清澈的眼界看待世界,没有世俗的烦恼,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 要凉更著好诗催:希望在这种凉爽的氛围中,借助好诗的激励,寻求更深的情感体验。
- 凉生还又撩幽恨:凉意的产生却又勾起内心的幽怨,暗示着凉爽的背后也有情感的波动。
- 留取孤樽对月开:孤独的酒樽对着明月,表达了对孤独的接受和对情感的寄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酒樽”比作孤独的象征,月亮则是情感的寄托。
- 对仗:首句的“清无俗事”与下句的“要凉更著好诗”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透过清凉的夏雨景象,探讨了孤独与情感的复杂性,表达了诗人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眼界:象征清晰的思维和高尚的情操。
- 凉意:代表内心的宁静与清新。
- 孤樽:象征孤独和独立。
- 明月:代表思念和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眼界清无俗事来”意指什么?
- A. 诗人长时间待在山林
- B. 诗人心境清明,没有世俗的烦恼
- C. 诗人正在观察自然
-
“留取孤樽对月开”中,孤樽象征什么?
- A. 喜悦
- B. 孤独
- C. 财富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朱淑真与李清照的作品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内心的孤独与思考。李清照的《如梦令》中也有对孤独的深刻描写,展现了女性在情感上共鸣的细腻。
参考资料:
- 《宋代女诗人研究》
- 《朱淑真诗集》
- 《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