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先陇道中,时将赴新安掾》

时间: 2025-01-27 03:46:23

霜桥冰涧净无尘,竹坞梅溪未放春。

百叠海山乡梦熟,三年江路旅愁生。

松楸永寄孤穷泪,泉石终收漫浪身。

好住邻翁各安健,归来相访说情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霜桥冰涧净无尘,
竹坞梅溪未放春。
百叠海山乡梦熟,
三年江路旅愁生。
松楸永寄孤穷泪,
泉石终收漫浪身。
好住邻翁各安健,
归来相访说情真。

白话文翻译:

霜染的桥和冰冷的溪流干净无尘,竹林与梅溪里尚未迎来春天。梦里乡间的山海重叠而来,三年的江路旅途中愁绪不断滋生。松树和楸树寄托我孤独的泪水,泉水和石头终将我漫无目的的身影收归。希望邻居老翁都能安康,归来时相聚谈论感情的真挚。

注释:

  • 霜桥:指被霜覆盖的桥,象征寒冷和孤寂。
  • 冰涧:冰冷的溪流,表现出寒冷的自然环境。
  • 竹坞梅溪:竹子和梅花生长的地方,暗示春天尚未到来。
  • 百叠海山:重复的海山,意指梦中熟悉的故乡。
  • 孤穷泪:指孤独而贫穷的生活中流出的泪水。
  • 漫浪身:意指在漫无目的的生活中漂泊。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其意象和情感可与唐诗中的“春江花月夜”相提并论,通过自然景象表现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思乡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君隐,号云峰,江苏常熟人,南宋著名诗人。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农耕生活,风格清新明快。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途经天平山时,正值初冬,正值他即将前往新安赴任之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旅途中的愁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作者在旅途中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开头两句以“霜桥冰涧”描绘出一幅清冷的冬日图景,给人一种冷寂而宁静的感觉,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孤独。接下来的“百叠海山乡梦熟”则引入梦境,表现出作者对故乡的眷恋,梦中重叠的山海暗示了他心中对故乡的无限思念。

“松楸永寄孤穷泪”中的“松”和“楸”不仅是自然的意象,更是情感的寄托。作者通过自然景象表达自己的孤独与无助。最后两句则转向对邻居的关心,展现出一种人际间的温暖与期盼,甚至在旅途中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在表现个人情感的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的深切感悟,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对乡土、自然的热爱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霜桥冰涧净无尘:描绘冬天的桥和溪流,暗示一种清冷和孤寂的氛围。
  2. 竹坞梅溪未放春:竹林与梅溪尚未迎来春天,暗示作者对春天的渴望和对故乡的思念。
  3. 百叠海山乡梦熟:梦中重叠的海山,表现出对故乡的深情回忆。
  4. 三年江路旅愁生:经历了三年的旅途,愁绪不断滋生,感受到旅途的艰辛和对故乡的思念。
  5. 松楸永寄孤穷泪:松树与楸树寄托了作者的孤独与哀伤。
  6. 泉石终收漫浪身:泉水与石头象征着归属感,暗示最终会回归自然。
  7. 好住邻翁各安健:表达对邻居的关心和祝愿。
  8. 归来相访说情真:期待归来时与邻居的真诚交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松楸永寄孤穷泪”,将松和楸比作情感的寄托。
  • 对仗:如“霜桥冰涧”与“竹坞梅溪”,形成对称的美感。
  • 意象: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孤独、思乡为主题,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南宋文人对自然和人情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霜桥:象征寒冷与孤独。
  • 冰涧:代表清冷与宁静,暗示内心的孤寂。
  • 竹坞梅溪:春天的象征,传达对生机的渴望。
  • 海山:乡土的象征,寄托对故乡的眷恋。
  • 松楸:情感寄托,象征孤独与哀伤。
  • 泉石:归属感,象征自然的安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范成大
    D. 白居易

  2. “霜桥冰涧净无尘”中的“霜”主要指什么? A. 雪
    B. 凉意
    C. 寒冷的天气
    D. 霜冻

  3. 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喜
    B. 思乡与孤独
    C. 愤怒
    D. 满足

答案:

  1. C. 范成大
  2. C. 寒冷的天气
  3. B. 思乡与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范成大与杜甫的作品均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范成大的作品更侧重于自然的描绘,而杜甫则多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人命运的交织。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大辞典》
  • 《范成大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