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山游归后作甲寅初冬》

时间: 2024-09-19 20:45:46

梅叶尽凋残,斜倚霜姿可。

鸣涧飞龙山嶰柯,且憩松林坐。

涪叟可曾来,荒冢埋忧堕。

回首长空半月生,山暝寒云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梅叶尽凋残,斜倚霜姿可。
鸣涧飞龙山嶰柯,且憩松林坐。
涪叟可曾来,荒冢埋忧堕。
回首长空半月生,山暝寒云锁。

白话文翻译

梅树的叶子已经凋落,斜倚在霜冻的枝上显得十分可怜。
山涧里,飞龙似的流水奔腾而下,我在松林间暂时歇息。
那位涪翁曾经来过这里吗?荒凉的坟茔掩埋了我的忧愁。
回头望去,长空中半个月亮升起,山中渐渐被寒云笼罩。

注释

  • 梅叶:梅树的叶子,这里象征着凋零与寒冷。
  • 霜姿:霜冻的姿态,形容梅树的凋零之美。
  • 鸣涧:流水声,指山涧的声音。
  • 涪叟:涪翁,指的是涪陵地区的隐士。涪,指涪陵。
  • 荒冢:荒凉的坟墓,象征着过去的忧愁与失落。
  • 长空半月:指夜空中升起的半个月亮,象征着光明与希望。
  • 山暝寒云锁:山中夜幕降临,寒冷的云层锁住了山的景色,传达出孤寂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灏,现代诗人,作品风格多样,擅长运用古典诗词的形式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甲寅年初冬,作者在山中游历后产生的感慨,体现了对自然的观察与内心情感的抒发。随着季节的变换,诗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时间的流逝。

诗歌鉴赏

《卜算子 山游归后作甲寅初冬》以其清新优雅的笔触,描绘了初冬时节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情感。开篇以“梅叶尽凋残”引出自然的凋零,表现出一种孤独和凄凉的情绪。梅树的枯败象征着生命的无常,映衬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惆怅。

接着,诗中描绘了“鸣涧飞龙山嶰柯”的景象,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飞流直下的山泉,给人一种活泼而又清新的感觉。这与前面的凋零形成对比,体现了生命的另一种力量。诗人在松林中暂时歇息,似乎在思考生命的意义和过去的经历。

“涪叟可曾来,荒冢埋忧堕”一句,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与思考。涪翁代表着智慧与隐逸,诗人似乎在问自己是否能从中找到解脱,而荒冢则象征着沉重的忧愁与无奈。

最后两句“回首长空半月生,山暝寒云锁”以月亮和寒云作结,展现了夜空的宁静与深邃,传达出一种孤独却又不失希望的情感。整首诗在自然的描写中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使得作品具有了更深的哲理性和思考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梅叶尽凋残:梅树的叶子已完全凋落,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斜倚霜姿可:梅树斜倚在霜冻的环境中,增添了凄凉的情感。
  • 鸣涧飞龙山嶰柯:描绘了山涧水流的动感,象征生命的活力。
  • 且憩松林坐:在松林中暂时休息,表现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思考。
  • 涪叟可曾来:对涪翁的追忆,表现对过去的反思。
  • 荒冢埋忧堕:荒凉的坟墓象征着过往的忧愁与失落。
  • 回首长空半月生:回头看夜空中的半个月亮,象征着希望与光明。
  • 山暝寒云锁:山中夜幕降临,寒云遮蔽,传达出孤独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鸣涧飞龙”和“荒冢埋忧”,形成对比,增强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流水比作“飞龙”,生动形象,表现出自然的力量。
  • 拟人:如“梅叶尽凋”,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初冬时节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脆弱的感慨、对过去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孤独而又富有哲理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梅叶: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2. :代表寒冷和凋零,增添了诗的凄凉感。
  3. 鸣涧: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流动。
  4. 松林:寓意安静与思考的场所。
  5. 荒冢:象征着记忆的沉淀与过往的忧愁。
  6. 寒云:表现孤独和沉重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用来描绘梅树的词语是?

    • A. 凋落
    • B. 繁盛
    • C. 翠绿
    • D. 蔚蓝
  2. “涪叟”指的是?

    • A. 一位隐士
    • B. 一位农夫
    • C. 一位商人
    • D. 一位诗人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春天的生机
    • B. 生命的脆弱与思考
    • C. 爱情的甜蜜
    • D. 战争的残酷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在春天的诗作中感慨家国之忧,与吴灏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形成对比。
  • 《庐山谣》:李白描绘山水的豪放,与吴灏的细腻感受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现代诗人吴灏研究》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