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芗林五十咏·松湖》

时间: 2025-01-10 23:18:32

已讶松生市,更将湖入城。

如何造物者,百巧供先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已讶松生市,更将湖入城。
如何造物者,百巧供先生。

白话文翻译:

我已经惊讶于松树竟然在市区生长,更何况是湖泊竟然也能融入城中。
这真是造物者的奇妙之处,百般巧妙都是为您而设。

注释:

  • 已讶:已经感到惊讶。
  • 松生市:松树长在市区,表现出自然与城市的结合。
  • 湖入城:湖水流入城市,强调自然景观与人造环境的融合。
  • 造物者:指的是上天或自然的创造者。
  • 百巧:形容自然的种种巧妙。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造物者”可以引申为道家思想中的自然法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山水诗和田园诗著称,作品清新自然,语言淳朴,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松湖》是杨万里在松湖边写的诗,反映了他对自然与城市融合的感慨,表现了他对美好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的奇妙结合,突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惊叹与赞美。开头两句“已讶松生市,更将湖入城”,诗人用“已讶”来表达他对松树与湖泊在城市环境中生长的惊奇,似乎在暗示着自然的力量已超越了人类的想象。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城市与自然的共存,也引发了一种关于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

接下来的“如何造物者,百巧供先生”则转向对创造者的赞美,强调了自然的巧妙与神秘。诗句中流露出对造物主的敬畏与感激,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崇高情感。整体而言,诗中流露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已讶松生市:诗人感到惊讶,松树在城市中生长,暗示着自然的顽强生命力。
  • 更将湖入城:更令人惊叹的是,湖水也流入了城市,描绘了自然与城市的融合。
  • 如何造物者:诗人思考自然的创造者,表现出一种哲学思考。
  • 百巧供先生:自然的巧妙设计是为了人类的享受与使用,表现出对自然的敬佩。

修辞手法:

  • 对比:城市与自然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拟人:将自然景色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
  • 排比:通过“松生市”、“湖入城”的排比,加深印象。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体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造物者的敬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坚韧与生命力。
  • :象征宁静与和谐。
  • :代表人类文明与发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已讶松生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愤怒
    • B. 惊讶
    • C. 悲伤
  2. “造物者”在诗中指代什么?

    • A. 人类
    • B. 自然或上天
    • C. 神仙
  3.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反映城市的繁忙
    • B. 赞美自然与城市的和谐
    • C. 讨论人类的历史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 《湖心亭看雪》——白居易

诗词对比:

《饮湖上初晴后雨》与《松湖》对比

  • 苏轼的诗歌同样描绘自然景观,但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杨万里的诗则更多地强调自然与人类环境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提供杨万里及其诗歌的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对古代诗歌风格及主题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