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时间: 2025-01-11 14:05: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摸鱼儿
——葛长庚 〔宋代〕
这身儿从来业障。一生空自劳攘。
生生死死皆如梦,更莫别生妄想。
没伎俩。只管去天台雁荡寻方广。
几人不省。被妻子萦缠,生涯拘束,
甘自归黄壤。世间事,一斤两个八两。
问谁能去俯仰。道义重了轻富贵,
却笑轮回来往。休勉强。
老先生从来恬淡无妆幌,
一声长啸,把拄杖横肩,草鞋贴脚,
四海平如掌。
白话文翻译
这身体总是有业障,活了一辈子白白忙碌。
生与死皆如梦,何必再去妄想别的事情。
没有什么技巧,只管去天台、雁荡寻求真理。
有几个人能够觉悟呢?被妻子缠绕,生活受拘束,
甘愿归于黄土。世间的事情,斤斤计较,
谁能做到无所顾忌?道义的重视让富贵显得轻微,
却只能笑谈轮回的往事。不要勉强自己。
老先生总是淡泊无华,
一声长啸,拄着杖子,草鞋贴脚,
四海都在他掌控之中。
注释
- 业障:指因前生所作的罪业而造成的障碍。
- 劳攘:劳碌奔波。
- 天台、雁荡:指中国著名的两个山脉,常被视为寻求道理的地方。
- 黄壤:比喻死亡后归于大地。
- 斤斤计较:形容过于注重细节,斤斤计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长庚,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其诗词而闻名。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纷扰与个人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蕴含深厚的哲理。
创作背景
《摸鱼儿》创作于宋代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面临的生活压力和对人生的思考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诗中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诗歌鉴赏
《摸鱼儿》通过对身世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索。开头一句提到“这身儿从来业障”,表明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似乎在感慨人生的苦短与纷扰。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对生死的感悟逐渐清晰,强调生死如梦,劝告人们不要沉迷于妄想。接着,诗人提出寻求真理的建议,提到“天台、雁荡”,传达出一种出世的思想。
在描述生活的束缚时,诗人通过“被妻子萦缠”等意象,描绘了个体在家庭和社会中的无奈与困扰。而“世间事,一斤两个八两”,则折射出对世俗利益的淡漠。全诗流露出一种放下执念、追求内心宁静的哲理,最终以一位老人的形象作为理想的归宿,体现了对简单、自在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这身儿从来业障:自我意识到身体受到业力的束缚。
- 一生空自劳攘:一生白白忙碌,毫无意义。
- 生生死死皆如梦:生死都是虚幻的,感叹人生的无常。
- 更莫别生妄想:不要再产生无谓的妄想。
- 没伎俩:没有任何手段可言。
- 只管去天台雁荡寻方广:建议去寻求真理,摆脱世俗束缚。
- 几人不省:真正觉悟的人少之又少。
- 被妻子萦缠,生涯拘束:生活中受到配偶的牵绊,造成困惑。
- 甘自归黄壤:宁愿归于大地,象征死亡的解脱。
- 世间事,一斤两个八两:世俗利益的斤斤计较。
- 问谁能去俯仰:谁能轻松自在地俯视生活。
- 道义重了轻富贵:重视道义比追求富贵更重要。
- 却笑轮回来往:以笑看待生命的轮回。
- 休勉强:不要强求自己。
- 老先生从来恬淡无妆幌:理想中的境界是恬淡自然的。
- 一声长啸,把拄杖横肩,草鞋贴脚: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 四海平如掌:形象地表达了胸怀壮志的洒脱。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生生死死”与“天台雁荡”形成对比,增强节奏感。
- 比喻:将生活比作梦,表现人生无常。
- 排比:如“问谁能去俯仰”,增强了语气的坚定与哲理的深邃。
意象分析
- 天台、雁荡:象征理想的追求与心灵的归宿。
- 黄壤:代表死亡与归宿,体现对世俗的超脱。
- 老先生:象征智慧与宁静的人生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摸鱼儿》的作者是谁?
- A. 苏轼
- B. 陶渊明
- C. 葛长庚
- D. 杜甫
-
诗中提到的“天台、雁荡”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道理
- C. 权力
- D. 家庭
-
全诗的主题思想可以归纳为?
- A. 对富贵的追求
- B. 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 C. 对爱情的思考
-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描述对家乡的思念,与《摸鱼儿》的淡泊心境形成对比。 -
《登高》——杜甫
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主题呼应。
诗词对比
- 《将进酒》——李白:同样体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更强调豪放与激情,而《摸鱼儿》则更倾向于内省与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宋诗词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