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芭蕉》
时间: 2025-01-27 04:13: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种芭蕉
作者:曾几 〔宋代〕
僧窗谁与晤,有竹两三竿。
栽培费老手,方法传多端。
朝朝问无恙,暮暮愁其乾。
调护阅三载,今年遽雕残。
芭蕉虽小草,长大不作难。
一身菡萏然,万窍玲珑间。
满中贮春水,烈日何能干。
以兹阴凉叶,代彼青琅玕。
但恐质柔脆,不堪岁祁寒。
人生无牢强,当作如是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僧人和他所种植的芭蕉之间的情感,以及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思考。诗中提到,窗外的竹子与僧人对话,种芭蕉需要老练的手艺,栽培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每天都在关心芭蕉的生长,夜晚又为其干枯而忧虑。经过三年的细心照料,今年却突然枯萎。虽然芭蕉是小草,但长大却并不困难。它盛开时的美丽让人感到春意盎然,面对烈日也能保持水分。用它的阴凉叶代替了青色的琅玕,但担心其质地柔弱,无法抵御严寒。人生如同种植,需以淡然的心态来对待。
注释
- 僧窗:指僧人的窗户。
- 无恙:没有病痛,安好。
- 雕残:枯萎、凋谢。
- 菡萏:指荷花,形容芭蕉的美丽。
- 青琅玕:指青色的美玉,象征美好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曾几,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诗歌见长,尤擅长描写自然景物,表现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平静的环境,诗人对芭蕉的种植充满了期待与关怀,反映了其内心的细腻与深思。
诗歌鉴赏
《种芭蕉》不仅是一首描写植物生长的诗,更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成长与命运的思考。通过芭蕉的栽培,诗人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感悟。诗中描绘了种植过程中的细心与努力,表现出一种耐心与执着。尤其是“朝朝问无恙,暮暮愁其乾”一句,揭示了诗人对生命脆弱的深刻理解,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脆弱。诗的最后,作者以“人生无牢强”作结,告诫人们应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起伏。这种哲理性思考使得这首诗超越了单纯的自然描写,给人以深思的余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智慧与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僧窗谁与晤:窗外的世界与僧人交流,暗示孤独与静谧。
- 有竹两三竿:描绘窗外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 栽培费老手:种植芭蕉需要经验与技巧。
- 方法传多端:种植的方法多样,体现了种植的复杂性。
- 朝朝问无恙:每天都在关心芭蕉的生长情况。
- 暮暮愁其乾:到了晚上又为芭蕉的干枯而忧虑。
- 调护阅三载:经过三年的精心照料。
- 今年遽雕残:突然出现枯萎的现象。
- 芭蕉虽小草:强调芭蕉的微小,但它的成长却不难。
- 一身菡萏然:形容芭蕉盛开时的美丽。
- 万窍玲珑间:形容叶子细腻而美丽。
- 满中贮春水:象征着芭蕉对春水的储存。
- 烈日何能干:面对烈日也能保持水分。
- 以兹阴凉叶:用阴凉的叶子来抵挡热量。
- 代彼青琅玕:代替了青色的美玉。
- 但恐质柔脆:担忧芭蕉的质地柔弱。
- 不堪岁祁寒:无法抵御严寒的考验。
- 人生无牢强:人生没有绝对的强韧。
- 当作如是观:应以这种态度来看待生活。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芭蕉比作美丽的荷花,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芭蕉以人的情感,使其更具亲和力。
- 对仗:诗句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种植芭蕉的过程,探讨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 芭蕉:象征生命的坚韧与脆弱,承载着诗人的希望与忧虑。
- 竹子:代表着宁静与清幽的环境,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春水: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滋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有竹两三竿”主要是为了营造什么样的环境氛围?
- A. 热闹
- B. 清幽
- C. 悲伤
-
诗人对芭蕉的种植表现出怎样的态度?
- A. 漠不关心
- B. 细心关怀
- C. 急于求成
-
“但恐质柔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担忧?
- A. 担忧芭蕉的生长
- B. 担忧人生的脆弱
- C. 担忧天气的变化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题西林壁》——苏轼
- 《春夜喜雨》——杜甫
诗词对比:
- 《种芭蕉》与《题西林壁》:两首诗均涉及自然景物的描写,但《种芭蕉》着重于生命的脆弱与坚韧,而《题西林壁》则强调人对自然的感悟与哲理思考,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名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