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先生学士》
时间: 2025-01-27 04:48: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与李先生学士 曹勋 〔宋代〕
先生声彻大明宫,顾肯驰驱与俗同。 但得琴书娱白日,何须鞭帽犯朝风。 未容倦客寻源去,应谓斯人底死穷。 它日云林陪杖屦,款承原辈嗫嚅翁。
白话文翻译:
先生的名声响彻大明宫,却愿意不随波逐流。 只愿以琴书自娱,度过悠闲的时光,何必为了官场风气而奔波。 不容倦怠的客人去探寻根源,应该说这个人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如此穷困。 将来在云林中陪伴着杖屦,恭敬地接待那些嗫嚅的老者。
注释:
- 大明宫:唐代皇宫,这里指朝廷。
- 顾肯:却愿意。
- 琴书:指文人雅士的娱乐活动。
- 鞭帽:指官员的服饰,这里代指官场生活。
- 底死穷: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如此穷困。
- 云林:指隐居的地方。
- 杖屦:指老人的行走用具,这里代指老人。
- 嗫嚅翁:指说话吞吞吐吐的老人。
诗词背景:
曹勋是宋代诗人,他的作品多表现文人雅士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世界。这首诗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世俗的逃避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先生”生活态度的描述,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理想。首句“先生声彻大明宫”,以朝廷为背景,突出了“先生”的名声之高;而“顾肯驰驱与俗同”则表达了“先生”不愿随波逐流的态度。中间两句“但得琴书娱白日,何须鞭帽犯朝风”,进一步以琴书自娱的生活对比官场的繁忙,强调了“先生”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后两句则预示了未来隐居生活的愿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诗词解析:
- 首句“先生声彻大明宫”,通过“大明宫”这一象征朝廷的地点,强调了“先生”的社会地位和名声。
- “顾肯驰驱与俗同”,用“顾肯”表达了一种选择性的态度,即“先生”虽然有名声,但不愿意随波逐流。
- “但得琴书娱白日”,以“琴书”象征文人的雅致生活,与“白日”相结合,表达了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
- “何须鞭帽犯朝风”,用“鞭帽”代指官场生活,通过“犯朝风”表达了官场的繁忙和压力。
- “未容倦客寻源去”,这里的“倦客”可能指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的人,而“寻源去”则指寻求生活的真谛。
- “应谓斯人底死穷”,这里的“底死穷”表达了对于生活意义的追问,即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如此穷困。
- “它日云林陪杖屦”,以“云林”象征隐居之地,“杖屦”代指老人,表达了未来隐居生活的愿景。
- “款承原辈嗫嚅翁”,用“款承”表达了对老人的尊敬,“嗫嚅翁”则形象地描绘了老人的特点。
意象分析:
- 大明宫:象征朝廷,代表了权力和名声。
- 琴书:象征文人的雅致生活,代表了精神追求。
- 鞭帽:象征官场生活,代表了世俗的繁忙和压力。
- 云林:象征隐居之地,代表了宁静和自由。
- 杖屦:象征老人,代表了智慧和经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大明宫”象征什么? A. 朝廷 B. 学校 C. 市场 D. 医院
-
“琴书娱白日”中的“琴书”象征什么? A. 官场生活 B. 文人雅致生活 C. 商业活动 D. 军事训练
-
“何须鞭帽犯朝风”中的“鞭帽”代指什么? A. 文人雅致生活 B. 官场生活 C. 隐居生活 D. 商业活动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隐居山林的宁静生活,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对比:
-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对比,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曹勋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名声的保留和对世俗的超脱。
-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两者都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但曹勋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勋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曹勋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