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作》

时间: 2025-01-26 00:37:47

九日登临双阙边,三秋感慨一尊前。

黄花若解怜多病,白发应嗟老去年。

忆昨忽叨门下召,此辰方醉侍中筵。

追欢筋力於今异,赢得新愁入短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登临双阙边,
三秋感慨一尊前。
黄花若解怜多病,
白发应嗟老去年。
忆昨忽叨门下召,
此辰方醉侍中筵。
追欢筋力於今异,
赢得新愁入短篇。

白话文翻译

在重阳节的这一天,我登上了双阙的边缘,
在这三秋时节感慨万千,举起酒杯,
若是黄菊能够怜惜多病的人,
那我白发苍苍的,想必也该叹息去年。
回忆起昨夜忽然被你召唤,
今天正好沉醉于侍中筵席之上。
追逐欢乐的精力与往日不同,
如今却只能在短篇中获得新的忧愁。

注释

字词注释

  • 双阙:指的是双阙高度的地方,象征登高望远。
  • 三秋:指的是秋天的三个月,象征着时光流逝。
  • 黄花:指的是菊花,象征秋天的生命力。
  • 怜多病:怜悯那些多病之人。
  • 白发:象征衰老和时间的流逝。
  • 侍中:古代官职,表示荣华富贵的场合。
  • 追欢筋力:指追逐欢乐的精力。
  • 短篇:指短小的诗篇或文字。

典故解析

  •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象征长寿。
  • 菊花:在重阳节时,有饮菊花酒、赏菊之习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强至,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诗词清新脱俗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与人事感慨。

创作背景
《九日作》创作于重阳节,诗人在此时登高望远,感慨人生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思考。

诗歌鉴赏

《九日作》是一首充满感慨与哲思的诗。诗人在重阳节这个传统节日中,通过登高远眺,感受着秋日的氛围,思绪不断回旋,充分展现了他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过往的回忆。诗人以“九日”作为时间的切入点,立刻引发对生命短暂与变化的反思。通过对黄花与白发的对比,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惋惜,也传达出一种对生命脆弱的感慨。

诗中“忆昨忽叨门下召”一句,展现了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既有对昔日欢聚的怀念,也有对今天的无奈与失落。特别是最后的“追欢筋力於今异,赢得新愁入短篇”,则是对当下生活状态的深刻反思,表现出一种追逐快乐却又感到无力的矛盾心理。整首诗在意境上层层递进,情感细腻且丰富,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时间、欢乐与忧愁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九日登临双阙边:在重阳节这一天,我登上了高处,极目远眺。
  • 三秋感慨一尊前:在这个秋天的时节,我感慨万千,举杯独饮。
  • 黄花若解怜多病:如果黄菊花能够理解我的多病,
  • 白发应嗟老去年:那么我白发苍苍,应该叹息去年。
  • 忆昨忽叨门下召:我回忆起昨夜你突然召唤我,
  • 此辰方醉侍中筵:今天正好沉醉在宴席之中。
  • 追欢筋力於今异:我追逐欢乐的精力与往日相比已然不同,
  • 赢得新愁入短篇:如今却只能在短篇中获得新的忧愁。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如“黄花若解怜多病”通过拟人化表现出对生命的怜悯;而“追欢筋力於今异”则通过对比展现了时间变迁带来的变化,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生命脆弱的思考,以及对往昔欢乐的怀念,展现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花:象征生命的顽强与美好,也暗示着秋天的凋零。
  • 白发:象征着衰老与时间的无情。
  • 短篇: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记忆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春节

  2. 诗人用什么花来象征生命的脆弱?
    a) 桃花
    b) 玫瑰
    c) 菊花

  3. 诗中提到的“追欢筋力於今异”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无奈与忧愁
    c) 希望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是表达对时光与人生的感慨。
  • 李白的《将进酒》:展示对欢乐的追求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登高》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沉重感慨,而强至的《九日作》则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对过往的怀念。两者在主题上都涉及到时光流逝,但表现方式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选读》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