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道中 其二》

时间: 2025-01-11 01:48:22

烟雨濛濛鸡犬声,道长人寂掩柴荆。

漫山桃李浑无数,归近何妨细作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常山道中 其二 赵蕃 〔宋代〕

烟雨濛濛鸡犬声,道长人寂掩柴荆。 漫山桃李浑无数,归近何妨细作程。

白话文翻译:

烟雨朦胧中传来鸡犬的叫声,道路漫长而人迹罕至,柴门紧闭。 满山遍野的桃树和李树不计其数,归途将近,不妨慢慢行走,细细欣赏。

注释:

  • 烟雨濛濛:形容雨雾朦胧的景象。
  • 鸡犬声:指乡村的日常生活声音。
  • 道长人寂:道路漫长,行人稀少。
  • 掩柴荆:柴门紧闭,形容乡村的宁静。
  • 漫山桃李:形容山中桃树和李树非常多。
  • 归近:即将到达目的地。
  • 细作程:慢慢行走,细细欣赏沿途风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此诗作于赵蕃游历常山时,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风光和宁静心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游历常山时的作品,通过描绘烟雨朦胧中的乡村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烟雨朦胧的乡村图景。首句“烟雨濛濛鸡犬声”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不失生机的氛围。次句“道长人寂掩柴荆”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宁静感,同时也透露出旅途的孤寂。后两句“漫山桃李浑无数,归近何妨细作程”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在归途中慢慢欣赏的悠闲心态。整首诗情感平和,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烟雨濛濛”和“鸡犬声”描绘了雨雾中的乡村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生动的氛围。
  • 次句“道长人寂掩柴荆”通过“道长”和“人寂”表达了旅途的漫长和孤寂,而“掩柴荆”则进一步加深了乡村的宁静感。
  • 后两句“漫山桃李浑无数,归近何妨细作程”则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归途的悠闲心态。

修辞手法:

  • 比喻:“烟雨濛濛”比喻雨雾朦胧的景象。
  • 拟人:“掩柴荆”拟人化地描述了柴门的紧闭状态。
  • 对仗:“道长人寂”和“漫山桃李”在结构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雨濛濛:形容雨雾朦胧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
  • 鸡犬声:乡村的日常生活声音,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 道长人寂:道路漫长,行人稀少,表达了旅途的孤寂。
  • 漫山桃李:形容山中桃树和李树非常多,象征着自然的丰富和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烟雨濛濛”形容的是什么景象? A. 晴朗的天空 B. 雨雾朦胧的景象 C. 明亮的阳光 D. 黑暗的夜晚

  2. “道长人寂掩柴荆”中的“掩柴荆”指的是什么? A. 打开柴门 B. 关闭柴门 C. 修理柴门 D. 拆除柴门

  3. 诗中“漫山桃李浑无数”表达了什么? A. 山中桃树和李树非常少 B. 山中桃树和李树非常多 C. 山中没有桃树和李树 D. 山中只有桃树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宁静的乡村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

诗词对比:

  • 赵蕃的《常山道中 其二》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宁静的乡村景象,但赵蕃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