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死》

时间: 2025-04-28 03:08:14

后死非初望,馀生只自悲。

旧交孤剑在,壮志短檠知。

行步虽依杖,光阴未付棋。

为农自当力,不为学豳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后死非初望,馀生只自悲。
旧交孤剑在,壮志短檠知。
行步虽依杖,光阴未付棋。
为农自当力,不为学豳诗。

白话文翻译

后死并不是我最初的期望,剩下的生命只能自感悲伤。
旧日的朋友如同孤独的剑在身边,壮志却因短暂的时光而无法实现。
即便行动依靠着拐杖,光阴却未曾为我下棋。
作为农夫我自应努力,绝不再去学习《豳风》的诗篇。

注释

字词注释

  • 后死:指的是死亡后的状态。
  • 初望:最初的期望。
  • 馀生:剩余的生命。
  • 旧交:旧朋友。
  • 孤剑:象征孤独的志向或追求。
  • 壮志:宏伟的志向。
  • 短檠:短暂的光阴或时间。
  • 行步:行走的步伐。
  • 依杖:依靠拐杖行走,暗示年老或身体虚弱。
  • 光阴未付棋:时间未曾为我下棋,意指时间流逝但没有带来结果。
  • 为农自当力:作为农夫应该努力工作。
  • 不为学豳诗:不再学习《诗经·豳风》的诗篇。

典故解析

  • 豳风:出自《诗经》,是古代诗歌的一部分,主要描写农事和乡土生活,象征着追求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志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诗人,以豪放、激昂的风格著称。他的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波折,曾多次被贬,致力于报国,但最终未能如愿。他的诗歌常反映出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理想的失落。

创作背景
《后死》创作于陆游晚年,时值南宋国势衰微,诗人心中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诗中流露出对生命的无奈与对过往的追忆,反映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诗歌鉴赏

《后死》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和感慨。诗的开首“后死非初望”直截了当地揭示了生死的无奈,显示出一种对生命的无力感。接着“馀生只自悲”,更是体现了对未来生活的悲观态度。作者通过“旧交孤剑在”表达了自己孤独的心境,虽然身边有朋友,但内心的孤独难以弥补。

在“壮志短檠知”中,陆游感慨壮志难酬,短暂的光阴无法实现他心中的理想。这种强烈的失落感在后面的“行步虽依杖,光阴未付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渲染,暗示即使借助拐杖也无法改变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奈。

最后的两句“为农自当力,不为学豳诗”,展现了作者对现实的妥协和务实态度,决定不再追求那些虚幻的理想,而是脚踏实地地生活。这一转折不仅反映了陆游的生活哲学,也让整首诗在悲伤中透出一丝坚韧和自省的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后死非初望:死亡并不是我最初所期待的结果。
  2. 馀生只自悲:剩下的生命让我只能自感悲伤。
  3. 旧交孤剑在:旧友如同孤独的剑,象征着孤独的志向。
  4. 壮志短檠知:我的宏伟志向因短暂的光阴而无法实现。
  5. 行步虽依杖:即使我依靠拐杖行走。
  6. 光阴未付棋:时间流逝,却没有给我下棋的机会。
  7. 为农自当力:作为农夫,我理应努力工作。
  8. 不为学豳诗:不再追求《豳风》的诗歌。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孤剑”比喻孤独的志向。
  • 对仗:诗句之间存在对仗工整的特点,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对理想追求的无奈和对现实生活的务实态度。作者在失落与坚韧中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体现了深厚的人生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剑:象征孤独与理想的追求。
  • 拐杖:暗示老年、虚弱及对现实的依赖。
  • 光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后死非初望”中的“初望”指的是什么?
    A. 初次见面
    B. 最初的期望
    C. 初步的了解

  2. 诗中“壮志短檠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乐观
    B. 对理想的失落
    C. 对生活的无奈

  3. 作者在诗中决定不再学习《豳风》的原因是什么?
    A. 学习无益
    B. 现实的务实态度
    C. 对古诗的厌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陶渊明《归园田居》:体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务实态度。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李白的作品对比:

  • 陆游的诗多沉重,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与失落;
  • 李白的诗则多豪放,表现出对自由与豪情的向往。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陆放翁诗集》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诗经》
  • 《宋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