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上刑部郑侍郎》
时间: 2025-01-27 04:07: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知上刑部郑侍郎
寄掩白云司,蜀都高卧时。
邻僧照寒竹,宿鸟动秋池。
帝诵嘉莲表,人吟宝剑诗。
石渠流月断,画角截江吹。
闲出黄金勒,前飞白鹭鹚。
公心外国说,重望两朝推。
静藓斜圭影,孤窗响锡枝。
兴幽松雪见,心苦砚冰知。
缘杖虫声切,过门马足迟。
漏残终卷读,日下大名垂。
平碛容雕上,仙山许狖窥。
数联金口出,死免愧丘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蜀地的高卧时光,寄情于自然与文学。邻近的和尚在寒竹旁照看,宿鸟在秋池中轻动。帝王吟诵《嘉莲表》,人们吟咏着关于宝剑的诗篇。石渠的月光已断,画角的乐声在江边吹拂。诗人悠闲地走出,看到金色的勒带,眼前飞过一只白鹭。诗人心怀公正之心,对外国事务发表见解,受到两朝的重视。静谧的藓苔在窗前投出斜影,孤独的窗户中传来锡树的声响。兴致在幽静的松雪中显现,心中的苦楚如同砚台上的冰块。手杖轻敲虫声,走过门口马儿的脚步显得迟缓。时光在漏壶中慢慢流逝,日落时大名在天际显现。平坦的沙滩上雕刻着痕迹,仙山的景象让狖猿窥探。数声金口出言,死去后也无愧于丘墟。
注释:
- 蜀都:指的是四川地区。
- 寒竹:寒冷的竹子,象征着孤独和清冷的环境。
- 嘉莲表:古代的一种文学作品,可能指代优美的诗文。
- 白鹭鹚:一种鸟,象征着自由和高洁的气质。
- 公心:指公正的心态。
- 静藓:静谧的苔藓,寓意宁静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洞,唐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在蜀地的高卧时光,心中对政治和人生的思考。可能受到当时社会动荡的影响,表达了对公正、理想政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李洞的《感知上刑部郑侍郎》是一首充满自然意象和哲理思考的诗。整首诗以“蜀都高卧”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在自然中寻找内心宁静的过程。诗中多次出现的自然景象,如寒竹、秋池、白鹭,构成了一幅恬静的画面,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诗人对文学和政治的关注也贯穿其中,尤其是“帝诵嘉莲表,人吟宝剑诗”,表达了对文化和理想的向往。诗歌的最后几句,诗人以“数联金口出,死免愧丘为”作结,强调了对真理和公正的坚定立场,令人反思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李洞以清新流畅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让人感受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寄掩白云司:诗人寄情于自然,白云飘荡。
- 蜀都高卧时:在蜀地安卧,享受生活的宁静。
- 邻僧照寒竹:旁边的和尚在寒冷的竹林中静静地看守。
- 宿鸟动秋池:栖息的鸟在秋天的池塘中轻轻活动。
- 帝诵嘉莲表:帝王在吟诵优美的诗文。
- 人吟宝剑诗:人们在吟咏关于宝剑的诗篇,象征着英雄气概。
- 石渠流月断:月光在石渠上流动,似乎已经断裂。
- 画角截江吹:角声从江边传来,打断了宁静。
- 闲出黄金勒:诗人悠闲地走出,看到金色的装饰。
- 前飞白鹭鹚:白鹭从眼前飞过,象征自由。
- 公心外国说:诗人关心外国事务,心怀公正。
- 重望两朝推:受到两朝的重视与推崇。
- 静藓斜圭影:静谧的苔藓投下斜影,营造出宁静环境。
- 孤窗响锡枝:孤独的窗户传来锡树的声响。
- 兴幽松雪见:在幽静的松雪中感受到兴致。
- 心苦砚冰知:内心的苦楚如同砚上的冰块。
- 缘杖虫声切:手杖轻敲虫声,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过门马足迟:马在门口显得步伐缓慢。
- 漏残终卷读:时光在漏壶中慢慢流逝,诗人继续读书。
- 日下大名垂:日落时,大名在天际显现。
- 平碛容雕上:平坦的沙滩上留下雕刻的痕迹。
- 仙山许狖窥:仙山的景象引得狖猿窥探。
- 数联金口出:数声金口出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 死免愧丘为:即使死去也无愧于生命的价值。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中常见的对仗工整的句子,如“闲出黄金勒,前飞白鹭鹚”。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如“寒竹”、“秋池”等,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象征:白鹭、砚冰等意象象征着自由和内心的苦楚。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李洞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公正、理想政治的追求,展示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对社会的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竹:象征冷清和孤独。
- 秋池:象征思考与沉静。
- 白鹭:象征高洁与自由。
- 黄金勒:象征财富与荣耀。
- 静藓:象征宁静和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蜀都”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四川
- B. 云南
- C. 河南
- D. 广西
-
“帝诵嘉莲表”中的“嘉莲表”指的是?
- A. 一种花
- B. 一种诗文
- C. 一种乐器
- D. 一种饮品
-
诗中“白鹭”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自由
- C. 权力
- D. 容貌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诗人的内心世界,但更侧重于山水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 杜甫的《春望》则在描写自然的同时,关注社会动荡与国家命运的关系,展现了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李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