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元丹丘颍阳山居》

时间: 2025-01-10 19:23:33

仙游渡颍水,访隐同元君。

忽遗苍生望,独与洪崖群。

卜地初晦迹,兴言且成文。

却顾北山断,前瞻南岭分。

遥通汝海月,不隔嵩丘云。

之子合逸趣,而我钦清芬。

举迹倚松石,谈笑迷朝曛。

益愿狎青鸟,拂衣栖江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
作者:李白

仙游渡颍水,
访隐同元君。
忽遗苍生望,
独与洪崖群。
卜地初晦迹,
兴言且成文。
却顾北山断,
前瞻南岭分。
遥通汝海月,
不隔嵩丘云。
之子合逸趣,
而我钦清芬。
举迹倚松石,
谈笑迷朝曛。
益愿狎青鸟,
拂衣栖江濆。

白话文翻译:

在仙游渡口渡过颍水,
去拜访隐者与元君。
忽然抛弃世俗的视野,
独自与崇高的崖壁为伴。
选择这地方最初留下的痕迹,
兴起言辞,写下诗文。
回头望去北山的断崖,
前瞻南岭的分界。
遥遥相通的海月,
不隔着嵩丘的云雾。
那人合乎逸趣,
而我敬仰他的清芬。
倚靠在松石之上,
谈笑间迷失在朝霞中。
更愿与青鸟亲近,
拂衣栖息于江边的水洼。

注释:

  • 仙游:传说中的游仙,指神仙或道士。
  • 颍水:指颍河,古称颍水。
  • 元君:指道教中的神仙,或隐士。
  • 洪崖:高大而陡峭的悬崖。
  • 卜地:选择地方。
  • :指黄昏。
  • 青鸟:指神话中的青鸟,象征灵魂或志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以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卓越的诗才闻名于世。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李白游历颍阳山时,表达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李白常常在山水之间寻找灵感,表达对自由和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李白的这首《题元丹丘颍阳山居》展现了一个理想化的隐士生活,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还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道教思想的认同。开篇的“仙游渡颍水”,立即引入了一个灵动的意象,展示了诗人游历的自由与洒脱。接着,“访隐同元君”则表明了他与隐者的亲近,表达了对高人境界的追求。

整首诗在意象安排上极具层次感,作者通过描绘北山的断崖和南岭的分界,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在此背景下,诗人又以“遥通汝海月”将视野扩大,似乎在暗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最后几句更是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结合,表达了对清新自然的向往与对友人的钦佩。

李白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音乐性,采用了许多对仗和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读来流畅自然,意境深远。通过这首诗,李白不仅描绘了山水之美,也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渴望与追求,充分展现了其个性和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仙游渡颍水:描写了一个仙人游历的场景,暗示诗人心中向往的生活。
  • 访隐同元君:表明诗人欲与隐者交流,追求道理与真理。
  • 忽遗苍生望:指诗人抛弃世俗的眼光,追求更高的境界。
  • 独与洪崖群:强调诗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状态。
  • 卜地初晦迹:选择这片土地,留下最初的痕迹。
  • 兴言且成文:表达出诗人欲言之情,渴望写作。
  • 却顾北山断、前瞻南岭分:描绘了诗人回望北山与前瞻南岭的情景,展现了空间的广阔。
  • 遥通汝海月、不隔嵩丘云:象征着人与自然的无界限。
  • 之子合逸趣、而我钦清芬:表达出诗人对志趣相投者的向往。
  • 举迹倚松石、谈笑迷朝曛:描绘了与友人一起聊笑的悠闲氛围。
  • 益愿狎青鸟、拂衣栖江濆:表达了与青鸟共处的愿望,渴望归隐山水之间。

修辞手法

  • 对仗: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青鸟”象征着理想与自由。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追求自由与理想的生活态度,并通过自然景观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仙游:象征超脱的生活。
  • 颍水:代表灵动的自然。
  • 洪崖:象征高远的理想。
  • 青鸟:象征自由和高尚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白在诗中提到的河流是哪个?

    • A. 黄河
    • B. 颍水
    • C. 长江
    • D. 淮河
  2. “青鸟”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理想与自由
    • C. 孤独
    • D. 财富

答案

  1. B. 颍水
  2. B. 理想与自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李白的《题元丹丘颍阳山居》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山水之美,但李白更注重情感抒发,而王维则更注重意境的深远和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白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文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