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 其二十二》
时间: 2025-01-10 22:55:26意思解释
古风 其二十二
作者: 李白 〔唐代〕
原文展示:
秦水别陇首,幽咽多悲声。
胡马顾朔雪,躞蹀长嘶鸣。
感物动我心,缅然含归情。
昔视秋蛾飞,今见春蚕生。
袅袅桑柘叶,萋萋柳垂荣。
急节谢流水,羁心摇悬旌。
挥涕且复去,恻怆何时平。
白话文翻译:
在秦水边告别陇头,细流幽咽传来悲伤的声音。
胡马回首望着北方的雪,踉跄着长鸣嘶叫。
感动于周围的事物,我的心情波动,心中暗含着归乡的情绪。
曾经看到秋天的蛾子飞舞,现在又见到春天的蚕儿出生。
飘动的桑树和柘树叶,垂柳摇曳着生机。
急促的节奏随流水而逝,心中的羁绊随风飘荡。
我含泪再度启程,心中哀伤何时才能平息呢?
注释:
- 秦水:指秦国境内的水,象征着离别之情。
- 陇首:山丘的边缘,意指临别之地。
- 幽咽:低沉而轻微的哭泣声。
- 胡马:指北方的马,象征着异乡。
- 缅然:缓缓地,指思念之情。
- 秋蛾:象征着秋天的生命,呈现流逝的时光。
- 春蚕: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袅袅:形容轻盈地飘动。
- 羁心:被羁绊的心情,表达内心的无奈与不安。
- 挥涕:含泪告别,表现内心的悲伤。
典故解析:
- 胡马顾朔雪:胡马是指北方的马,顾指回头,朔雪则暗含北方寒冷的气候,表现出诗人对北方的思念与怀念。
- 急节谢流水:急促的节奏与流水的流逝相互映衬,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奔放,想象丰富,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李白游历途中,经过秦水时感受到离别的哀愁与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他对时间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李白的《古风 其二十二》以其清新脱俗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打动人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在离别时的复杂心理。前两句通过描绘秦水的幽咽声,营造出一种忧伤的氛围,紧接着又通过胡马的嘶鸣表达了对故乡的向往和思念。诗中“感物动我心”一句,展现了李白敏感而细腻的内心,他通过自然界的变化引发了对人生和归属感的思考,表现出他内心的孤独和惆怅。
后半部分的意象变化,从秋蛾飞舞到春蚕生长,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更替,展现出李白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感悟。同时,诗中“袅袅桑柘叶,萋萋柳垂荣”则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形成了与前面悲伤情绪的对比,突显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最后几句中,诗人以泪水告别,表达了对未来的无奈与悲伤,深刻地反映了他对人生起伏的思考。这首诗展示了李白卓越的艺术才华与深邃的思想,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秦水别陇首:在秦水边与陇头告别,表现出离愁别绪。
- 幽咽多悲声:细流的声音幽咽而悲伤,营造出伤感的氛围。
- 胡马顾朔雪:异乡的马回头望向北方的雪,暗示思念故乡。
- 躞蹀长嘶鸣:马儿踉跄而行,长鸣不绝,表现出焦虑与不安。
- 感物动我心:受自然景象的影响,心中感慨万千。
- 缅然含归情:心中隐隐约约闪现归乡的情感。
- 昔视秋蛾飞:曾经看到秋天的蛾子飞舞,象征时间的流逝。
- 今见春蚕生:如今看到春天的蚕儿出生,暗示新生与希望。
- 袅袅桑柘叶:轻盈的桑树和柘树叶,描绘生机勃勃的春天。
- 萋萋柳垂荣:茂密的柳树垂下枝条,表现出春天的繁荣。
- 急节谢流水:急促的节奏如流水般消逝,反映时间的无情。
- 羁心摇悬旌:心中羁绊如同悬挂的旌旗,表现内心的迷惘。
- 挥涕且复去:含泪再度启程,表现出对未来的无奈。
- 恻怆何时平:对过去的哀伤何时才能平息,表达内心的痛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中羁绊”比作悬挂的旌旗,形象生动。
- 拟人:自然事物如“桑柘叶”、“柳”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袅袅桑柘叶,萋萋柳垂荣”,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与思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沉,体现了李白对生命的独特理解与哲思。
意象分析:
- 秦水:象征离别与思念。
- 胡马:代表异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 秋蛾与春蚕: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
- 桑柘与柳:代表春天的生机,寓意希望与再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秦水”象征什么?
- A. 离别
- B. 快乐
- C. 旅行
- 答案: A
-
“胡马顾朔雪”中“胡马”代表什么?
- A. 南方的马
- B. 北方的马
- C. 西方的马
- 答案: B
-
诗中提到的“秋蛾”和“春蚕”分别象征什么?
- A. 时间流逝与生机
- B. 离别与团聚
- C. 战争与和平
- 答案: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别》与李白《古风 其二十二》都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但王维更注重诗意的宁静与淡雅,而李白则以激昂的情感描绘内心的波动,体现了两位诗人不同的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李白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