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恰似断魂江上柳》

时间: 2025-04-29 01:29:01

恰似断魂江上柳,越春深越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恰似断魂江上柳,越春深越瘦。

白话文翻译:

就像是在江边失去魂魄的柳树,春天越深,柳树越显得瘦弱。

注释:

  • 恰似:正如、好像。
  • 断魂:失去魂魄,形容极度的悲伤或思念。
  • 江上柳:指江边的柳树,常用作伤感和思念的象征。
  • 越春深越瘦:春天越往深处走,柳树的枝条越发显得瘦削,暗示生命的脆弱。

典故解析:

柳树在中国文学中常常与离别、思念相联系。江边的柳树往往是游子的寄托,失去与相思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深刻的离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沂孙,字子昊,号汀洲,南宋时期的词人,生于浙江,晚年定居于扬州。他的词多表现个人情感,风格清新婉约,常以自然景物抒情。

创作背景:

《谒金门》是王沂孙的一首词作,写作于他生活的动荡时代,情感上的孤独与对往昔的怀念贯穿其中。诗中描绘的景象,反映了词人对人生无常与思念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恰似断魂江上柳”开篇,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勾勒出一种凄凉的意境。柳树在江边的摇曳,似乎在诉说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断魂”二字,直白而有力地传达出深切的悲伤感。随着春天的深入,柳树的枝条愈发瘦弱,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奈。整首词虽短,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与哲理,让人感受到词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恰似断魂江上柳:通过“断魂”来传达一种深切的失落感,柳树的形象恰如词人的心境。
  • 越春深越瘦:春天的深入与柳树的消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修辞手法:

  • 比喻:柳树比喻词人的心情,失魂落魄的形象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整句的对仗增添了词的韵律感,使情感更为浓烈。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柳树的形象,表达了对离别与思念的感慨,折射出人生的无常,富有哲理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离别、思念,常与愁苦的情感相连。
  • :代表流逝的时间与无情的现实。
  • :象征着新生与希望,但在这里却变成了无奈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恰似断魂江上柳”中“断魂”的含义是: A. 失去理智
    B. 失去魂魄
    C. 失去方向
    D. 失去希望

  2. 诗中“越春深越瘦”表达的情感是: A. 喜悦
    B. 悲伤
    C. 希望
    D. 愤怒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王沂孙与李清照都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但王沂孙更侧重于表达个人的孤独感,而李清照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爱情的思念。两者的风格虽有不同,却同样传达了对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王沂孙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