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惠懃上人》

时间: 2025-01-10 22:50:28

遽告我行何所之,东南尔土尔自知。

山水佛事不暇说,去何速兮来何为。

公卿贵人见尔喜,为尔买屋丐尔资。

王城幸可乐岁月,野鹤终是思陂池。

去去云霞不容侣,却应来此如前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惠懃上人
梅尧臣

遽告我行何所之,
东南尔土尔自知。
山水佛事不暇说,
去何速兮来何为。
公卿贵人见尔喜,
为尔买屋丐尔资。
王城幸可乐岁月,
野鹤终是思陂池。
去去云霞不容侣,
却应来此如前时。

白话文翻译:

我急忙告诉你我该去哪里,
东南的事情你应该自己明白。
山水与佛事无法细说,
你为何匆匆而去,又来此做什么?
公卿和贵人见到你都很高兴,
为你买房子,给你生活费用。
在王城的日子或许可以快乐地度过,
但像野鹤那样,终究还是想着陂池。
你匆匆离去,云霞不容你同行,
但你应该像以前那样再来这里。

注释:

  • :急忙、匆忙。
  • 尔土:你的地方。
  • 佛事:与佛教相关的事务。
  • :乞求、请求。
  • 陂池:指池塘、水域,常用来比喻隐逸的生活。

典故解析:

  • 公卿贵人:指当时社会上层人士,侧面反映了社会的等级差异。
  • 野鹤:常用于比喻隐逸者,表达向往自由而不受拘束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天池,宋代诗人,因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梅尧臣的诗多描写山水,融入个人情感,常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送惠懃上人》是在梅尧臣送别朋友惠懃时所作,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惜别之情,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清晰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惠懃上人的关心与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开篇的急促提问传达出诗人对友人行踪的关切,接着转向对东南故土的熟悉,显示出一种亲切感。诗中提到的“山水佛事”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宗教的关注,也暗示了生活的忙碌与琐碎,难以细说。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将目光转向社会的公卿贵人,表现出对世俗权贵的讽刺与反思。尽管在王城生活似乎是快乐的,但诗人更倾向于隐逸的生活,借野鹤的意象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则展现出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即使云霞不再相伴,仍希望友人能如往昔般回归。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自然意象与世俗生活的对比,深刻表现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隐逸生活的追求,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遽告我行何所之:急忙告诉我你要去哪里,表现出对友人的关心。
  2. 东南尔土尔自知:你对东南的情况应该心知肚明,表达一种亲密感。
  3. 山水佛事不暇说:生活琐事繁多,没时间细谈,暗示生活的忙碌。
  4. 去何速兮来何为:匆匆离去,来这里又是为了什么,流露出不舍。
  5. 公卿贵人见尔喜:公卿贵人见到你都会很高兴,反映出社会地位的差异。
  6. 为尔买屋丐尔资:他们为你买房子,给你生活费,显示出对友人的支持。
  7. 王城幸可乐岁月:在王城的日子或许快乐,但也暗含对世俗生活的质疑。
  8. 野鹤终是思陂池:比喻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对自由的渴望。
  9. 去去云霞不容侣:匆匆离去,云霞不再相伴,表现出对友人的深切依恋。
  10. 却应来此如前时:希望友人能够像以前一样再回来,表达对友情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人比作云霞,表现出不舍。
  • 对仗:如“去何速兮来何为”,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的送别,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深刻反映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自由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霞:象征着美好与自由,代表诗人对友人的祝福。
  • 野鹤:象征隐逸者,代表对自由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 王城:象征繁华的世俗生活,与隐逸生活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东南尔土”指的是哪个地方? A. 西北
    B. 东南
    C. 北方
    D. 南方

  2. “公卿贵人见尔喜”中的“公卿”指的是? A. 普通人
    B. 社会上层人士
    C. 农民
    D. 商人

  3. “去去云霞不容侣”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不舍
    C. 失落
    D.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诗词对比:

  • 梅尧臣《送惠懃上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珍重与惜别之情,但梅诗更注重内心的隐逸情怀,而王诗则展现了壮志豪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文观止》
  • 《中国古典诗词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