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二十日离玉山八月到余干易舟又二日抵鄱》

时间: 2024-11-07 21:43:50

试登云锦阁,还上揖仙亭。

栋宇虽摧落,江山自典型。

冲风聊策杖,晚日更扬舲。

要写吴江句,初无六尺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试登云锦阁,还上揖仙亭。栋宇虽摧落,江山自典型。冲风聊策杖,晚日更扬舲。要写吴江句,初无六尺屏。

白话文翻译:

尝试登上云锦阁,再上揖仙亭。虽然建筑已经破败,但江山依旧保持着典型的风貌。迎着疾风,我随意地拄着拐杖,傍晚时分,我更加扬帆前行。想要写下描绘吴江的诗句,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六尺长的屏风来书写。

注释:

  • 云锦阁:指高耸入云的楼阁,形容其高。
  • 揖仙亭:传说中的仙人所居之地,这里指高雅的亭子。
  • 栋宇:指建筑物。
  • 摧落:破败、毁坏。
  • 典型:指典型的风貌或特征。
  • 冲风:迎着风。
  • 策杖:拄着拐杖。
  • 扬舲:扬帆,指船只行驶。
  • 吴江:地名,位于今江苏省。
  • 六尺屏:指书写用的屏风,六尺形容其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首诗是他在旅途中所作,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旅途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旅途中所作,具体背景是他从玉山出发,经过余干,最终抵达鄱阳。诗中描绘了他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旅途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景色和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中“试登云锦阁,还上揖仙亭”描绘了高耸入云的楼阁和高雅的亭子,表达了对美景的向往。“栋宇虽摧落,江山自典型”则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即使建筑破败,江山依旧保持着典型的风貌。“冲风聊策杖,晚日更扬舲”描绘了旅途中的艰辛和坚持,迎着疾风,拄着拐杖,傍晚时分更加扬帆前行,表达了对旅途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最后两句“要写吴江句,初无六尺屏”则表达了对创作的渴望和现实的无奈,想要写下描绘吴江的诗句,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六尺长的屏风来书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试登云锦阁,还上揖仙亭”:尝试登上高耸入云的楼阁,再上高雅的亭子,表达了对美景的向往。
  • “栋宇虽摧落,江山自典型”:虽然建筑已经破败,但江山依旧保持着典型的风貌,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欣赏。
  • “冲风聊策杖,晚日更扬舲”:迎着疾风,随意地拄着拐杖,傍晚时分更加扬帆前行,表达了对旅途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 “要写吴江句,初无六尺屏”:想要写下描绘吴江的诗句,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六尺长的屏风来书写,表达了对创作的渴望和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云锦阁”比喻高耸入云的楼阁,“揖仙亭”比喻高雅的亭子。
  • 拟人:“江山自典型”将江山拟人化,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欣赏。
  • 对仗:“试登云锦阁,还上揖仙亭”和“冲风聊策杖,晚日更扬舲”均采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通过对旅途中的景色的描绘和对旅途的感受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意象分析:

  • 云锦阁:高耸入云的楼阁,象征着高远和美好。
  • 揖仙亭:高雅的亭子,象征着高雅和超脱。
  • 江山:自然景观,象征着永恒和典型。
  • 冲风:迎着风,象征着艰辛和坚持。
  • 晚日:傍晚时分,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未来的期待。
  • 吴江:地名,象征着创作的渴望和现实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云锦阁”和“揖仙亭”分别象征着什么? A. 高远和美好;高雅和超脱 B. 高雅和超脱;高远和美好 C. 永恒和典型;艰辛和坚持 D. 艰辛和坚持;永恒和典型

  2. 诗中“栋宇虽摧落,江山自典型”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景观的欣赏 B. 对建筑破败的感慨 C. 对旅途的艰辛和坚持 D. 对未来的期待

  3. 诗中“要写吴江句,初无六尺屏”表达了什么? A. 对创作的渴望 B. 对现实的无奈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人生的感慨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通过对赤壁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山居秋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赵蕃《闰月二十日离玉山八月到余干易舟又二日抵鄱》与苏轼《赤壁赋》: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但赵蕃的诗更注重对旅途的感受的表达,而苏轼的诗更注重对自然景观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赵蕃诗集》
  • 《宋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