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杂歌谣辞·挟瑟歌》
挟瑟为君抚,君嫌声太古。
寥寥倚浪丝,口祭口祭沉湘语。
赖有秋风知,清泠吹玉柱。
白话文翻译:
我拿着瑟为你弹奏,可你却嫌弃这声音太陈旧。
孤独地依靠着浪涛的弦音,口中吟唱着沉郞的湘水之语。
幸好有秋风懂得我的心情,它轻轻拂过玉柱,发出清脆的声音。
注释:
- 挟瑟:拿着瑟,瑟是一种古代弦乐器。
- 君嫌声太古:君指代对方,嫌弃古老的乐声。
- 寥寥倚浪丝:寥寥,形容声音稀少或孤独;浪丝,指水波荡漾的声音。
- 口祭口祭沉湘语:口祭,指用口中吟唱的方式;沉湘语,指湘水的文化意象或地方语言。
- 赖有秋风知:赖,有赖于;秋风,象征着清凉和理解。
- 清泠吹玉柱:清泠,形容声音清脆;玉柱,可能指代一种乐器或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龟蒙,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独特的艺术表现而闻名。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善用比喻和意象,传达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杂歌谣辞·挟瑟歌》成诗于唐代,社会背景富饶,文化繁荣。陆龟蒙身处这样的时代,面对音乐与情感的交织,创作了此诗,以表达对古老音乐的怀念及对情感的追求。
诗歌鉴赏:
《挟瑟歌》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作品,表现了诗人对音乐和情感的深刻理解。诗中“挟瑟为君抚”一句,直指诗人对挚爱的倾心,瑟声的古老象征着传统和怀旧,而“君嫌声太古”则体现了对方对这种古典情感的拒绝,反映出时代变迁中人们对情感表达方式的不同认知。接下来的“寥寥倚浪丝”,则通过音响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孤独与静谧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无奈的情感抒发。
“口祭口祭沉湘语”中的“祭”字,暗示着一种祭奠与怀念的情感,湘水的象征使得诗意更加丰富,湘水既是地理符号,也是情感的寄托。最后“赖有秋风知,清泠吹玉柱”则带出了一种希望,秋风不仅能理解诗人的情感,也带来了清新的声音,象征着一种新的开始和情感的升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音乐、情感与时代更替的深刻思考,给予读者以共鸣和思索的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挟瑟为君抚:用瑟为君弹奏,表现诗人的深情。
- 君嫌声太古:对方却觉得声音过于古老,反映出一种时代感的差异。
- 寥寥倚浪丝:在浪涛中依靠着孤独的音调,象征孤独的心境。
- 口祭口祭沉湘语:吟唱湘水的语言,传达对故乡或情感的怀念。
- 赖有秋风知:秋风理解诗人的心情,象征理解与慰藉。
- 清泠吹玉柱:清脆的声音,象征着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音乐比作情感的寄托。
- 拟人:秋风被赋予理解人心的能力,使情感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口祭口祭”一语,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古老音乐的怀念与对现代情感的渴望,展现了个体在时代变迁中的孤独感及对理解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瑟:古乐器,象征传统与怀旧。
- 秋风:象征理解与慰藉。
- 湘水:代表故乡与情感的寄托。
- 玉柱:象征纯洁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挟瑟歌》中的“瑟”代表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舞蹈
C. 一种植物
D. 一种酒 -
诗中“君嫌声太古”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怀念
B. 拒绝
C. 喜爱
D. 愤怒 -
“赖有秋风知”中的秋风象征着什么? A. 寂寞
B. 理解
C. 忧伤
D. 喜悦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挟瑟歌》与《夜泊牛渚怀古》:两者都表达了对古老事物的怀念,但《夜泊牛渚怀古》更多的是对历史的追忆,而《挟瑟歌》则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