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曲二首》

时间: 2025-01-26 00:17:23

天骄远塞行,出鞘宝刀鸣。

定是酬恩日,今朝觉命轻。

塞虏常为敌,边风已报秋。

平生多志气,箭底觅封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塞上曲二首 王涯 〔唐代〕 天骄远塞行,出鞘宝刀鸣。 定是酬恩日,今朝觉命轻。 塞虏常为敌,边风已报秋。 平生多志气,箭底觅封侯。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遥远的边塞,英勇的战士们行进,拔出的宝刀发出响声。这必定是报答恩情的日子,今天我感到生命如此轻薄。边疆的敌人常常是我们的对手,边风已经预示着秋天的到来。我一生充满志气,希望在箭下寻找封侯的机会。

注释:

字词注释:

  • 天骄: 指英勇的战士。
  • 远塞行: 在遥远的边塞行军。
  • 出鞘宝刀鸣: 拔出的宝刀发出响声,象征战士的英勇。
  • 酬恩日: 报答恩情的日子。
  • 觉命轻: 感到生命轻薄,可能指面对危险时的感觉。
  • 塞虏: 边疆的敌人。
  • 边风已报秋: 边风已经预示着秋天的到来,象征战争的严峻。
  • 箭底觅封侯: 在箭下寻找封侯的机会,指通过战斗获得功名。

典故解析:

  • 封侯: 古代通过战功获得爵位的一种方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涯是唐代诗人,其诗作多涉及边塞生活和军事题材。这首诗描绘了边塞战士的英勇和对功名的追求,反映了唐代边疆战士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王涯观察或体验边塞生活后所作,旨在表达对边塞战士的敬意和对功名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边塞战士的英勇和对功名的追求。首句“天骄远塞行,出鞘宝刀鸣”以宝刀的鸣响象征战士的英勇,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充满活力的氛围。后句“定是酬恩日,今朝觉命轻”表达了战士对报答恩情的决心,以及面对危险时的无畏。诗的下半部分通过“塞虏常为敌,边风已报秋”进一步强化了边塞的严峻环境,而“平生多志气,箭底觅封侯”则展现了战士对功名的渴望和不懈追求。整首诗情感饱满,语言凝练,充分展现了边塞战士的精神风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骄远塞行,出鞘宝刀鸣”:描绘战士在边塞行军的场景,宝刀的鸣响象征战士的英勇。
  • “定是酬恩日,今朝觉命轻”:表达战士对报答恩情的决心,以及面对危险时的无畏。
  • “塞虏常为敌,边风已报秋”:描述边疆的敌人常常是对手,边风预示着秋天的到来,象征战争的严峻。
  • “平生多志气,箭底觅封侯”:展现战士对功名的渴望和不懈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出鞘宝刀鸣”比喻战士的英勇。
  • 拟人:“边风已报秋”赋予边风以人的行为,预示秋天的到来。
  • 对仗:“天骄远塞行,出鞘宝刀鸣”中的“天骄”与“出鞘”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边塞战士的英勇和对功名的追求,展现了战士的精神风貌和边塞生活的严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宝刀:象征战士的英勇。
  • 边风:预示秋天的到来,象征战争的严峻。
  • 箭底:象征战斗和功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出鞘宝刀鸣”象征什么? A. 战士的英勇 B. 战争的开始 C. 秋天的到来 D. 恩情的报答

  2. 诗中的“边风已报秋”预示着什么? A. 秋天的到来 B. 战争的结束 C. 恩情的报答 D. 战士的归来

  3. 诗中的“箭底觅封侯”表达了什么? A. 对和平的渴望 B. 对功名的追求 C. 对恩情的报答 D. 对战争的恐惧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边塞生活,表达战士的英勇和对功名的追求。

诗词对比:

  • 王昌龄的《出塞》与王涯的《塞上曲二首》:两者都涉及边塞生活和战士的英勇,但王昌龄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王涯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唐代边塞诗研究》:详细分析了唐代边塞诗的特点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