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殷以道》

时间: 2025-01-27 03:15:54

世路红尘懒步趋,长年结屋傍岩隅。

独留乡井诚非隐,

老向山林不自愚。

肯信白圭终在璞,谁怜沧海竟遗珠。

闲来抚景穷吟处,尊酒临风不自娱。

意思解释

赠殷以道

作者: 牟融 〔唐代〕

原文展示:

世路红尘懒步趋,
长年结屋傍岩隅。
独留乡井诚非隐,
老向山林不自愚。
肯信白圭终在璞,
谁怜沧海竟遗珠。
闲来抚景穷吟处,
尊酒临风不自娱。

白话文翻译:

在世间的纷扰尘世中,我懒得去追逐,
长年累月在山岩的角落里安家。
我并不是隐居于乡村,而是身心向往自然,
在山林中老去,并不觉得愚蠢。
谁能相信白玉终究隐藏在璞石之中,
又有谁会怜惜那大海中的遗珠?
闲来无事时,抚摸眼前的景致,吟唱着诗句,
在微风中斟酒,却又觉得自己不能自得其乐。

注释:

  • 红尘:指世俗的纷扰与烦恼。
  • 傍岩隅:依偎在山岩的角落。
  • 乡井:乡村和井口,象征乡土。
  • 白圭:白色的玉,象征美好和珍贵。
  • 沧海:广袤的海洋,比喻广阔的世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牟融,唐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时期,诗风沉稳,常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隐居山林时写成,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表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赠殷以道》是一首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哲理思考的作品。诗中通过对世路红尘的懒惰与长年居住于山林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的反思。诗人并非逃避社会,而是选择一种更为自然、真实的生活方式。在“肯信白圭终在璞,谁怜沧海竟遗珠”一句中,诗人借用比喻,表达了即使有潜在的美好存在,也常常被世人忽视,强调了内在价值的重要性。最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状态,虽然身处自然中,心中却难免感到一丝孤独与无奈。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上都表现出一种淡然与哲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世路红尘懒步趋:世间的纷扰让我懒得参与。
  2. 长年结屋傍岩隅:在山岩的角落安家,过着隐逸生活。
  3. 独留乡井诚非隐:我不是为了逃避乡土,而是向往自然。
  4. 老向山林不自愚:在山林中老去,并不觉得愚蠢。
  5. 肯信白圭终在璞:相信潜藏的美好总在平凡之中。
  6. 谁怜沧海竟遗珠:大海中的珍珠常被人遗忘,令人惋惜。
  7. 闲来抚景穷吟处:闲暇时感受自然的美好,吟诵诗句。
  8. 尊酒临风不自娱:面对微风斟酒,内心却难以自得其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圭终在璞”,表达了内在美的隐秘性。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多有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内在价值的认知,反映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尘:象征世间的纷扰与喧嚣。
  • 山林:代表自然的宁静与纯粹。
  • 白圭:象征潜在的美好。
  • 沧海:比喻广阔而深邃的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选择隐居的原因是什么?

    • A. 逃避世俗
    • B. 向往自然
    • C. 寻找财富
  2. “白圭终在璞”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 A. 美好常隐藏于平凡之中
    • B. 珍贵的东西都在海底
    • C. 所有的玉石都很珍贵
  3. 诗中写到“闲来抚景穷吟处”,诗人在做什么?

    • A. 听风
    • B. 赏景吟诗
    • C. 采药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
  • 《渔舟唱晚》:张志和

诗词对比:

  • 陶渊明《桃花源记》与牟融的《赠殷以道》,两者均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陶渊明通过理想化的桃花源描绘理想的隐居生活,而牟融则更关注现实的隐逸状态,体现了不同的隐逸哲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解读》
  • 相关古典诗词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