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晋彦游岳麓》

时间: 2025-01-29 01:56:27

斋舫凌烟浦,云屏入画图。

日烘花炫昼,风定水明湖。

布谷催春种,提壶劝客沽。

湘中无限景,赋咏继三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斋舫凌烟浦,云屏入画图。日烘花炫昼,风定水明湖。布谷催春种,提壶劝客沽。湘中无限景,赋咏继三都。

白话文翻译: 小船在烟雾缭绕的河口穿梭,云雾缭绕的景象如画卷般展开。阳光照耀下,花朵显得格外艳丽,风平浪静时,湖水清澈明亮。布谷鸟催促着春天的播种,提壶劝人饮酒。湘江一带景色无限美好,赋诗吟咏,继往开来。

注释:

  • 斋舫:小船。
  • 凌烟浦:烟雾缭绕的河口。
  • 云屏:云雾缭绕的景象。
  • 日烘:阳光照耀。
  • 花炫昼:花朵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艳丽。
  • 风定:风平息。
  • 水明湖:湖水清澈明亮。
  • 布谷:布谷鸟,春天的象征。
  • 提壶:提着酒壶,劝人饮酒。
  • 湘中:指湘江一带。
  • 赋咏继三都:赋诗吟咏,继往开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约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文学家、哲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此诗是和张晋彦游岳麓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诗歌创作的热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栻与张晋彦同游岳麓山时所作,岳麓山位于湖南长沙,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诗中描绘了岳麓山周边的自然景色,以及诗人对这些美景的感慨和创作冲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岳麓山周边的春日景色。首联“斋舫凌烟浦,云屏入画图”通过“凌烟浦”和“云屏”两个意象,勾勒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水图景。颔联“日烘花炫昼,风定水明湖”则进一步以阳光照耀下的花朵和风平浪静的湖水,展现了春日的明媚与宁静。颈联“布谷催春种,提壶劝客沽”通过布谷鸟的叫声和提壶劝酒的动作,传达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的豪情。尾联“湘中无限景,赋咏继三都”则表达了诗人对湘江一带美景的无限赞美,以及对诗歌创作的持续热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歌的执着。

诗词解析:

  • 首联:通过“斋舫”和“云屏”两个意象,描绘了岳麓山周边的山水景色,如同一幅画卷。
  • 颔联:以阳光照耀下的花朵和风平息时的湖水,展现了春日的明媚与宁静。
  • 颈联:通过布谷鸟的叫声和提壶劝酒的动作,传达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的豪情。
  • 尾联:表达了诗人对湘江一带美景的无限赞美,以及对诗歌创作的持续热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屏入画图”将云雾缭绕的景象比作画卷。
  • 拟人:如“布谷催春种”将布谷鸟的叫声拟人化,仿佛在催促人们播种。
  • 对仗:如“日烘花炫昼,风定水明湖”中的“日烘”与“风定”,“花炫昼”与“水明湖”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诗歌创作的热情。诗人通过描绘岳麓山周边的春日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

意象分析:

  • 斋舫:小船,象征着诗人的游历和探索。
  • 云屏:云雾缭绕的景象,象征着神秘和美丽。
  • 日烘:阳光照耀,象征着光明和温暖。
  • 花炫昼:花朵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艳丽,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美丽。
  • 风定:风平息,象征着宁静和平和。
  • 水明湖:湖水清澈明亮,象征着清澈和纯净。
  • 布谷:布谷鸟,春天的象征,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 提壶:提着酒壶,劝人饮酒,象征着诗人的豪情和热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斋舫”指的是什么? A. 小船 B. 寺庙 C. 书房 D. 酒馆

  2. “云屏入画图”中的“云屏”象征着什么? A. 神秘和美丽 B. 黑暗和恐怖 C. 平凡和普通 D. 冷漠和无情

  3. “布谷催春种”中的“布谷”指的是什么? A. 布谷鸟 B. 布谷声 C. 布谷人 D. 布谷物

  4. “提壶劝客沽”中的“提壶”象征着什么? A. 诗人的豪情和热情 B. 诗人的冷漠和无情 C. 诗人的孤独和寂寞 D. 诗人的悲伤和忧愁

答案:

  1. A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同样描绘了山岳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
  • 王维《山居秋暝》:以山水为背景,展现了宁静恬淡的生活情趣。

诗词对比:

  • 张栻《和和张晋彦游岳麓》与杜甫《望岳》:两者都描绘了山岳的景色,但张栻的诗更加注重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而杜甫的诗则更加注重对山岳的壮丽和历史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岳麓山志》:详细介绍了岳麓山的历史和文化,有助于理解诗中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