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池(素盘)》
时间: 2025-01-11 09:07: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明池(素盘)
作者:赵崇嶓 〔宋代〕
桂海云蒸,瘴山雾暖,片雪何曾到地。
羡长日岛仙清暑,自学得剪冰裁。
把岁寒五出工夫,别妆点薰风,尽成清致。
尽虹雨翻晴,暮霞焦土,一种凄凉如洗。
酝藉丰标浑无比。应似惜潇湘蕙疏兰弃。
纵未入众芳题品,终自倚一涯风味。
待等间留取遗芬,伴萝卜芳菲,蔷薇清泚。
看佩贯胡绳,心灰宝燎,到了未输兰蕙。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桂海上的云雾与瘴山的温暖,片片雪花何时才能落到大地上。羡慕那长日岛上的仙人享受清爽的夏日,我自己努力学习,得以像裁剪冰块一样清凉。
我在寒冷的岁月中付出了五分工夫,精心打扮,迎接春风,尽力追求清雅的境界。经历了风雨后的晴朗,晚霞照耀着焦土,心中感到一阵凄凉,如同被洗净一般。
那种丰盈的气质是无与伦比的,似乎只会惋惜潇湘的蕙兰被忽视。即便没有进入众多名花的榜单,我依然能在一隅中自得其乐。
我希望能够留下一些芬芳,伴随着萝卜的鲜香和蔷薇的清丽。看啊,那佩戴着胡绳的饰物,尽管心灰意冷,最终却没有输给兰蕙的美丽。
注释
- 桂海:指桂林地区,因桂花而得名,象征美丽的自然景色。
- 瘴山:指有瘴气的山,通常指潮湿、病气重的地方。
- 片雪:指飘落的雪花。
- 长日岛:可能指某个岛屿,象征着理想的归宿。
- 岁寒五出工夫:岁寒时节付出五分的努力,形容不惧寒冷而坚持努力。
- 薰风:温暖的春风,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虹雨翻晴:经过雨水洗礼后的晴天,象征着一种清新与宁静。
典故解析
- 潇湘:潇湘是指湘江流域,常用来象征诗意的地方,古代文人常在此吟咏。
- 兰蕙:兰花和蕙兰在古代被视为高洁之花,代表着文人的气质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崇嶓(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其诗风清新隽永,常借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金明池》一诗创作于宋代,作者在游历中所见的自然景物激发了其创作灵感,诗中流露出对美好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的淡泊。
诗歌鉴赏
《金明池》是一首融合了自然景观与哲理思考的诗作。赵崇嶓通过描绘桂海的云雾和瘴山的温暖,勾勒出一种富有诗意的自然图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清新的氛围。诗中“羡长日岛仙清暑”表现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反映出一种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尽虹雨翻晴,暮霞焦土”的意象,展现出经历风雨后获得的宁静与清新,内心的凄凉感与自然的美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中提到的“纵未入众芳题品,终自倚一涯风味”,表达了诗人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尽管未被外界认可,依然保持自我风格和品位。
整首诗在语言上流畅自然,意象丰富,充分展现了宋代诗人的风骨与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桂海云蒸,瘴山雾暖,片雪何曾到地:桂海的云雾缭绕,瘴山的湿气温暖,雪花何时才能落到地面,表达了对自然景象的感慨。
- 羡长日岛仙清暑,自学得剪冰裁:羡慕那长日岛上的仙人能够享受清凉的夏天,而我也努力学习,追求这种清新。
- 把岁寒五出工夫,别妆点薰风,尽成清致:在寒冷的岁月里我付出努力,精心装扮,迎接春风,努力追求清雅之美。
- 尽虹雨翻晴,暮霞焦土,一种凄凉如洗:经历了风雨后,晴空万里,夕阳映照着焦土,心中感到凄凉,仿佛被洗净。
- 酝藉丰标浑无比,应似惜潇湘蕙疏兰弃:那种丰盈的气质无与伦比,令人惋惜潇湘的蕙兰被忽视。
- 纵未入众芳题品,终自倚一涯风味:即使没有被众多花卉所认可,我依然能在一隅中享受自己的风味。
- 待等间留取遗芬,伴萝卜芳菲,蔷薇清泚:希望能留下一些芬芳,伴随着萝卜的香味和蔷薇的清丽。
- 看佩贯胡绳,心灰宝燎,到了未输兰蕙:看着佩戴着胡绳的饰物,尽管心灰意冷,最终仍未输给兰蕙的美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羡长日岛仙清暑”,将理想的境界比作仙人的生活。
- 对仗:如“尽虹雨翻晴,暮霞焦土”,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如“心灰宝燎”,将情感拟人化,增强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与自我认同。诗人在自然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展现了宋代文人追求高雅生活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海:象征着美好、清新的自然环境。
- 瘴山:代表人生的艰难与挑战。
- 雪:象征纯洁与美好。
- 长日岛:理想的栖息地,象征心灵的归宿。
- 兰蕙:高洁的气质,象征着文人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桂海”象征什么?
A. 干燥的地方
B. 美好的自然环境
C. 荒凉的土地 -
填空题:诗中提到“羡长日岛仙清暑”,表达了诗人对__的向往。
-
判断题:整首诗表现出诗人对世俗名利的强烈追求。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B
- 理想境界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赵崇嶓 vs. 辛弃疾:赵崇嶓的诗多描绘自然之美,表现内心的清新与淡泊;辛弃疾则更多表现豪情壮志,激昂澎湃的情感。两者在主题和风格上形成对比,体现了宋代诗歌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