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病中题主人庭鹤
作者:罗隐
辽水华亭旧所闻,
病中毛羽最怜君。
稻粱且足身兼健,
何必青云与白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身患重病的诗人对主人所饲养的鹤的关切与怜惜。诗人提到曾经听闻辽水和华亭的美景,而在病中,他更加怜爱这只鹤。诗人认为,稻谷和粱米的丰足已经能够让人安康,何必再追求那青云白云的高远呢?
注释:
- 辽水:指辽河,古代重要的水系。
- 华亭:古代著名的风景名胜地。
- 毛羽:鹤的羽毛,象征着美丽与高洁。
- 稻粱:稻米与粟米,这里指吃的粮食。
- 青云与白云: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835年-901年),字季长,号梦阮,晚唐诗人,以其诗风清新、意境深远著称。罗隐的诗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个人感受,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生病期间,表现了他在病中的思考与感悟。诗人通过对庭中鹤的观察,反思生活的意义,表达了对平凡生活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只庭中鹤,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哲学。诗的开头提到辽水和华亭,营造出一种怀旧的情绪,暗示着诗人曾经的美好记忆。而在病中的他,心中对这只鹤的关注更显得深刻和真切。鹤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高洁与长寿,诗人将其与自身的病痛相对比,突显出一种对生命的渴望与对自然的向往。
诗的后半部分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粮食的丰足足以维持健康,不必追求那遥不可及的理想。这种反思不仅是对个人境遇的感慨,也隐含着对社会风气的批判,强调了一种朴实的生活哲学。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还传达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辽水华亭旧所闻:
- 诗人回忆起辽水与华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
-
病中毛羽最怜君:
- 身为病人,诗人对主人的鹤表现出特别的怜惜,暗示自我处境的无奈。
-
稻粱且足身兼健:
- 诗人指出,生活中只要有足够的粮食,就能保持健康,体现了对物质生活的满足感。
-
何必青云与白云:
- 质疑追求高远理想的必要性,表达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青云与白云”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隐喻:鹤象征高洁的理想,与现实的平凡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对平凡生活的珍视,反映了在病痛中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体现了作者对物质与精神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鹤:象征高洁、美丽与长寿,代表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稻粱:象征着平凡与满足,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关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辽水”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长江
- B. 辽河
- C. 黄河
- D. 珠江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追求理想
- B. 珍视平凡生活
- C. 怀念过去
- D. 对比高低
-
“青云与白云”象征着什么?
- A. 物质生活
- B. 理想与追求
- C. 自然风光
- D. 友情
答案:
- B. 辽河
- B. 珍视平凡生活
- B. 理想与追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同样描绘自然与生活的关系,展现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两首诗均在不同的境遇中探索生命的意义,但杜甫的作品更为悲壮,而罗隐则趋于平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的对比研究》
- 《罗隐诗文集》